木易言語 作品

第三十四章 倍感欣慰

 趙構聽到吳貴妃的這個話,嘴上平淡的問著,臉色隨之有些微妙的變化,但並不能感覺出到底有沒有怒意。

 或許是對於趙瑗向來知書識禮的秉性非常有信心,也或許是今日朝堂的表現讓他印象深刻。

 按常理趙瑗的這些舉動他早已知曉,已然默許或者認可跪拜臣子的反常之舉。

 “啟稟官家,確有此事。兒臣當日弔唁範夫子,行了跪拜之禮!”

 趙瑗當日做出如此舉動,本就是有感而發。

 並沒有想到現在竟然會被人這樣抓住把柄,從而似乎有悖於皇家禮儀。

 失儀對於大宋皇室而言,牽涉到的是臉面,並且對方並非什麼文武重臣。

 趙瑗自也清楚這樣的事情可大可小,往大里說治罪都為過。

 “瑗兒可知,汝既為皇子,怎可對臣子下跪?向來穩重,怎會做出如此不妥之事?”

 趙構的言語之中雖然有著責怪的意思,但是並沒有顯得非常生氣。

 只是這個反問是有些質疑的意味,似乎想要給趙瑗解釋的機會。

 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的跪拜之禮就已經存在。

 歷朝歷代,君臣關係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政治關係,而跪拜之禮則是這種關係的一種體現。

 君臣之間的跪拜之禮是非常隆重的,它不僅代表著君臣之間的尊重和信任,也代表著國家的尊嚴和權威。

 當君主即位時,大臣們需要向君主行跪拜之禮,以表示對君主的忠誠和敬意。

 在一些重要的場合,如祭祀、朝會等,君臣之間也需要行跪拜之禮,以表示對天地、祖先和國家的尊敬。

 然而君臣之間的跪拜之禮並不是一種簡單的禮節,它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意義和內涵。

 它不僅體現了君臣之間的權力關係,也體現了君臣之間的情感交流。

 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君臣之間的跪拜之禮甚至可以成為一種政治手段。

 可以用來調節君臣之間的關係,維護國家的穩定和安寧。

 只不過大宋對於文臣的厚待,這樣的跪拜之禮大為削弱。

 然而趙瑗為皇子,範衝為臣子,便是要行君臣之禮。

 只有臣跪君,而不會有君跪臣的道理。

 倫理綱常的君臣之禮,便是自古不變。

 “兒臣以為,尊天地君親師,既是王道,也是孝道,更是人倫大道!”

 趙瑗並沒有過多解釋自己為什麼無視君臣之禮,而是搬出了孔孟之道。

 既然你要上綱上線,那麼便追根溯源,說到根子上去從而讓對方無話可說。

 趙瑗明白自己在正旦大朝會上出盡了風頭,讓吳貴妃和趙璩這一方極其難受。

 她們心中憋著一口惡氣,必定是要藉著這個機會來噁心自己。

 可是眼下並不能就此撕破臉皮,從而公開對立起來。

 那樣的話對於趙瑗和主戰派而言,將來就很難借上後宮之力。

 “天地君親師,君在前師在後。相較於範衝,汝為君,如此一來不是亂了綱常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