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二十章 《伐金策》?

 韓世忠這所謂三步走也只是根據局勢而做出的一個判斷,但對於此時的趙構而言卻又異常重要。

 “臣以為,開釋岳飛,重回舊部,洗心革面,戴罪立功,此乃第一步。爾後岳飛率京湖諸軍,出襄陽,佔蔡州,攻汴京,攪亂整個中原局勢,此乃第二步。如此一來,金國必定大亂,屆時再提要求,讓金國不得不答應,此為第三步。”

 韓世忠身為樞密使,又是身經百戰的戰將,自然對於局勢非常的瞭解。

 金國當年在太祖阿骨打和太宗吳乞買的帶領之下,所向披靡,滅遼吞宋。

 然而到了第三代金主完顏亶的手上,不但朝中重臣爭權奪利產生內亂,就連金軍的整體戰力也是大不如從前。

 而大宋南渡之後,雖然國力貧弱,卻一直頑強抗金。

 並且所擁有的能臣良將大有人在,與金軍之間已經漸漸形成了平衡對峙的局面。

 正是這樣的局面也是韓世忠敢於提出以武促和之所在。

 “然而答應金人所求,不費一兵一卒豈不更好?”趙構反問道。

 “金人貪得無厭,必定是步步索取。如若自廢武功,臣恐來日軍力持續衰敗,恐無人能阻擋金人鐵蹄。”

 “這個話也就是汝這韓潑五敢在朕面前說!”

 趙構望了望韓世忠笑道,他了解這位樞密使的忠心和耿直,自然也就不會放在心上。

 不過韓世忠的這番話也確實打動了趙構,加上這麼多人一連串的持續勸說,已然讓這大宋的官家決意改變初衷。

 “事出緊急,臣言語魯莽,衝撞了聖駕,還請官家治罪!”

 韓世忠知道官家不會責怪自己,反而是以退為進的說道。

 “好啦,好啦。朕知你是忠臣!莫非這大宋只有岳飛一人可抗金?”

 “臣以為,吳璘之川陝眼下只有固守之力。江淮諸軍戰力勉強,也只可抵擋而已。唯有岳飛之京湖諸軍,無論是戰力還是地形,皆可直插中原。”

 韓世忠說的確實是大宋眼下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中興四將之中的韓世忠和張俊被解除兵權,上調樞密院。

 劉光世則垂垂老矣,已然是安享晚年的狀況。

 岳飛則更不用說,已經到了自身難保的局面。

 吳璘鎮守的川陝,面臨著金軍的巨大壓力,不敢冒然北進。

 頗有戰功的劉錡,現在已經被貶謫為荊南知府。

 可以說現在大宋的統兵之帥和各路大軍都有些一盤散沙,難以形成合力。

 “岳飛北伐,如何確保功成?”

 趙構原本想著納貢稱臣,誅殺岳飛,可以從而換來金國的議和是件划算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