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十七章 投機取巧

 趙璩的這番話,其實不過是投機取巧而已。

 他所說的這些,正是順應了趙構議和的國策。

 然而官家議和的傾向本來就是人盡皆知,迎合上去自然贏得眾人的讚歎。

 只不過眾人並沒有想到趙構議和之策受趙瑗的影響,已然悄悄的發生了些許變化。

 “稟大宗正,建國公所言乃是以武制武,以武略而抵禦金人。崇國公之言則是有求必應,虛與委蛇,運籌帷幄便可達成議和之功。”

 範衝畢竟是倆人的老師,也明白策問的重要性。

 自然需要將兩人的言論精煉出來,從而讓趙士?清楚兩人的主張,

 “好好好,看來範夫子嘔心瀝血,誨人不倦。今日策問實在精彩,小小年紀都有如此見地,實乃大宋之福!”

 趙士?頗為欣慰的說道,讓他沒想到這兩位十幾歲的少年竟然都有這樣的見識。

 趙瑗明白趙士?不會像範衝那般老糊塗,明面上不可能表露出傾向哪方。

 但對於趙瑗而言,保岳飛已經是節骨眼上,時間不等人。

 他心想著,是時候自己該出手借這個力來打力了。

 “要說瑗兒的主張,倒是和大宗正的想法頗為一致?”

 趙瑗這話一出,相當於把趙士?放在火上烤一般。

 趙士?不由得有些鬱悶,現在官家的態度雖然沒有明牌,但已經是大家都非常清楚的事情。

 當著眾人的面這樣比如逼自己,怪不得這孩子能直接逼宮官家。

 “本王負責宗族事務,朝中國策難以過問,何來想法?”

 趙士?不過是奉官家的旨意來考考策問,並不想過於惹火燒身。

 雖然自己與岳飛有一番交情,內心也更傾向於北伐,但他也不敢忤逆官家的意思。

 更何況眼下秦檜把持朝政,和他作對的人要麼貶謫,要麼流放,自己根本沒有實力去抗衡。

 “大宋歷代君王,皆有開疆拓土之志。太祖得天下,伐諸侯。太宗真宗意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伐遼國。仁宗神宗,欲取隴西,伐西夏。其餘君王亦以武力征伐見長。大宗正歷經靖康,有趙氏血性,自然更為認同武略而以抵外侮。”

 趙瑗步步緊逼,要的便是把這宗室首領拉下水。

 如果說自己以出宮為籌碼借吳貴妃之力,以太祖託夢為理由去向官家為岳飛求情是第一步的話,那麼眼下借宗室的力正是他謀劃的第二步。

 在趙瑗看來,官家多疑且猶豫不決,單靠某個人很難影響到他。

 只有將官家身邊在乎的人且能夠借力的人都用上,才能最大程度的去左右和影響,從而才能有機會去保下岳飛。

 “今日策問之事已然瞭解清楚,範夫子,兩位國公,本王便回宮覆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