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易言語 作品

第十二章 處世哲學

 趙構的話音一落,範衝突然起身理了理衣冠和袍衫,神情嚴肅的倒地便拜。

 “官家,建國公雖年幼,卻有一番進取之心。平日論調大多是北伐中原和收復河山之詞,臣雖愚鈍但並未有任何不軌之心,絕無指使其逼宮陛下之意。”

 他隱隱約約感覺到官家這是在試探自己的話,有些懷疑趙瑗逼宮到底是不是自己這個老師在背後指使。

 “範卿多慮了,朕不是這個意思。”

 趙構見七十好幾的老臣為了自證清白,做出如此姿態,心中的疑慮逐漸消除。

 原本範衝並沒有太多明顯的政治主張,既不反對議和也不反對北伐。

 更何況以他的官職和年齡,不大可能瞭解到議和的內容。

 “臣雖年邁,可也是經歷過幾朝的老臣,行事自然還是會有些分寸。還請官家明白老臣的心意!”

 範衝經歷過幾代君王,雖然職位並不高卻官聲一直不錯。

 本就是個耿直實誠之人,因此他說的話趙構還是不會猜忌。

 “朕明白,明白!”

 趙構對於趙瑗的那番話本就已經非常相信,再加上範衝的佐證背後並沒有旁人教唆,此刻他已經全然接受了太祖託夢的這番論調。

 對於趙瑗的話雖然有些杜撰或者添油加醋的成分,卻與其一心北伐的志向有關。

 對此趙構算是徹底接受了這個事實,似乎對於太祖託夢的那番方略也頗為有些認同。

 原本對於他而言,議和如何議本就是有些猶豫。

 如果武議能夠解決好問題,那麼誰都不願意自取其辱的去文議。

 “朕還有一事想問,建國公與崇國公二人,範卿以為哪一個將來更適合繼承大統?”

 趙構突然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話,倒是讓問得範衝有些措手不及。

 官家嘴中輕飄飄的一句話,對於範衝而言卻是如同千斤重擔一般。

 趙構說話之時,範衝便在腦海之中思索著趙瑗和趙璩兩人的優劣。

 他明白自己的話還是會有一定的分量,畢竟也執教資善堂數年,對於兩位皇養子的秉性和才幹自然是非常熟知。

 可以說整個大宋,最為了解二人的非自己莫屬。

 然而官家雖然這樣問,但自己卻不能這樣答。

 一旦跟著官家的問題說下去,以他的性格很可能是在為自己挖坑。

 “臣以為官家春秋鼎盛,他日後妃必定誕下龍子來繼承大宋萬年基業!”

 “哈哈哈,範卿雖是儒生,卻也沾染了這朝堂的風氣!”

 趙構沒想到範衝竟然會如此回答自己的問題,不由得有些心花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