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原木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氣節

    李世民點了點頭,雖然沒有學富五車的學識,但張騫通西域的典故還是知道的。

    只聽楊帆徐徐說道:

    “建元元年,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

    建元三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

    張騫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

    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

    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

    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張騫對開闢從中原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有卓越貢獻,舉世稱道。

    不過依微臣看來,張騫更讓人敬佩的卻是個人氣節。

    張騫兩次被匈奴俘虜,隨行的人員死的死降的降,但他堅持本心,拒絕了匈奴高官俸祿的誘惑。

    這寧死不屈的精神,就是個人的高風氣節。

    這也是世人由衷佩服的原因,所以其典故廣為流傳,可以稱之為個人氣節之典範,陛下以為然否?

    李世民深以為然,點頭贊同。

    隨即楊帆繼續說道:“如今大唐比漢朝更興盛、更繁榮,但卻甚少有這樣的高風亮節之輩,甚至很多人卑躬屈膝,腰桿子直不起來,例如上次遇見的歐陽率更。”

    李世民見楊帆又扯到了歐陽詢的身上,皺著眉頭問道:“為何汝對歐陽率更如此不喜?上次他都被汝氣得在床上躺了半月有餘。”

    楊帆憋了憋嘴,說道:“微臣的話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而是根本就看不起這一類人,仁者愛人,人恆愛之,頂天立地者,人恆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