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米 作品

第194章 荷蘭該怎麼管理土著?

    而荷蘭需要工業發展, 在人力上,就需要改變傳統的種植觀念,

    大家可以看看米聯盟和米聯邦著南北雙方如今的差距。

    南方效率低下, 就靠種植,人力上黑奴隸的不穩定,造成社會的動盪。

    而北方則是因為工業發展,經濟發展規模甚至與南邊相比, 北方工業產值15億美元vs南方1550萬美元,而gdp也是相差了十倍以上。

    2234萬對比910萬的人口對比, 可以想象,他們的國內差距有多大。

    荷蘭不能夠在種植業上浪費太多的人力資源,但是糧食保證也是荷蘭國家的國策,因此”

    威廉四世他環視四周,嚴肅的道:“而在這個歐洲開始廢奴的時代,與其被動的接受奴役他們去幫我們種植糧食,最後跟米國那樣鬧得不可開交,還不如現在一刀切的,直接一步到位,完成了這些土著以及黑人的身份轉變,其實他們還是幹一樣的活,但是在愛國情操上,卻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以前讓他們打仗,是被迫的,但是現在叫他們參加兵役,是一種義務和責任, 不再是強迫而是應當。

    社會工作方方面面,髒活幹淨活總是要有人去做,而行在這些土著和黑人加入了之後,他們在我們荷蘭人面前,競爭一個崗位的時候,大家都應該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情況,因此在上等崗位競爭力低下的情況下,他們會屈居社會底層。完成荷蘭人達到上層的上升。

    當然了,在各種治安和對他們合理訴求上,我們可以適當的幫助他們,令他們心甘情願的歸心。

    當然了媒體不間斷的化解糾紛, 甚至引用別的國家對比, 比如說英國法蘭西等國殖民地的土族如何如何的悽慘來, 烘托他們的來之不易的環境,使得他們內心的攀比心的滿足感,可讓他們更好接受我們給他們製造的環境氛圍。

    而這些改變,使得荷蘭的緊900萬人能夠騰出不少人出來幹別的,各位想想,這會是多麼大的力量。”

    “土著墊底,荷蘭人成為上流社會”荷蘭農業部次大臣塞繆爾.霍希猶豫了下,忍不住問道:“陛下,我覺得著,這會不會造成社會斷裂,層次感太清了?就怕到時候會引發族裔爭端”

    托爾貝克首相這時候替威廉四世解釋道:“因此,我們製造了精英政策”

    “什麼精英政策?”

    傑里米.哈蒙這個荷蘭教育部次大臣也站出來好奇地問。

    三人都是次席部門大臣,都是因為自己的上級目前被派往遠東逐漸小內閣政府發展遠東去了,因此目前三人都是代為各自部門出席樞密院會議。

    “不管是在哪裡,社會都會是有權力的佔少數而無權力的佔多數,這就是權力金字塔的組成概念。負責社會收益分配的額,始終是少數人。

    所以政策的制定從來不是由普羅大眾制定的,制定權從來都是在少數人的手中。

    而統治者多數人的那小部分人並不代表他們完全代表著多數人的利益,因此會出現落差,因此這不代表別人的少數人就是上等階層。”

    托爾貝克首相說到這,又道:“不過我和陛下參考別的國家後,覺得為了穩定避免發生米國的情況下,甚至1848年歐洲的大革===命重演,非精英上升精英地位的過程必須要有,而且不間斷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掌握他的快慢節奏,使得普羅大眾這些非精英只能夠潛意識的,覺得與其反抗費力不討好而且還有可能付出身家性命,還不如稍稍努力點,成為社會頂層的精英,加入這個圈子的基本觀點,成為荷蘭的統治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