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和大米 作品

第140章 臭名昭著的新印度總督

    而且他還是前任印度總督,這次回倫敦說不定還能夠進一步呢?

    而坎寧伯爵也對埃爾金伯爵同樣忌憚不已。

    “埃爾金伯爵也不差啊”

    如果坎寧是在印度發跡的話,那麼埃爾金伯爵就是在遠東大清事務中崛起。

    埃爾金伯爵畢業於牛津大學,1842年成為牙買加總督,高起點啊。

    1846年任英國駐北美總督(加拿大),負責執行達拉莫勳爵招牌的政策和內閣閣員的安排。

    不過他本人對託利黨不太對付,特別是支持對1837年下加拿大的暴亂中英國人的損失賠償,使得託利黨強烈反對,不過也因為如此,使得他在加拿大得到了巨大的支持,統治得到了穩固。

    很多人後來都懷疑這是英國政府和他在做唱雙簧。

    1854年他作為英國授權的加拿大領袖身份協商了加拿大殖民地與美國之間的互惠條約。

    1857年他出任英國駐大清全權代表,率領一隻海陸軍去了遠東,12月他指揮英法聯軍攻打大清南方,次年 5月又率領英法聯軍北上,炮擊大gu口,脅迫大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此後他作為代表英國代表訪問ri本,1859年-1860年,擔任郵政大臣,比他晚了3年擔任這個職位。

    不過為了進一步支付清廷,倫敦在1860奶奶2月派出埃爾金伯爵額以公使的身份重返大清,他統領英國軍隊,連同法蘭西,奪走了圓ming園裡面的所有大清的國寶,跟法蘭西分贓。

    最後有的想給女王、有的拍賣、有的流轉到了歐洲各地博物館。

    甚至還不忘一把火燒了三天這個大清最大的“博物館”,化為灰燼。

    最後更強迫大清簽訂了不平等條約《首都條約》。

    也因此,埃爾金伯爵在大清引起了巨大的仇恨,倫敦維多利亞女王和輝格黨帕默斯頓子爵的內閣為了保護他,於是在坎寧伯爵要調回倫敦後印度總督的人選競爭中,女王和帕默斯頓子爵選擇了埃爾金伯爵成為兩人新一任印度總督。

    兩人在英國政壇可以中生代,都是在1810年後出生,今年50歲出頭的年紀,更是跟迪斯雷利和克萊斯頓成為了搭檔。因此在印度和大清方向的遠東,都在努力為倫敦政壇兩黨努力加分,當然了,個人利益也當先。

    “荷蘭最近發展太過,原本我以為女王會把我放到澳大利亞做總督的,可是現在卻是成為印度總督”

    埃爾金伯爵苦笑道:“這裡的局勢,坎寧伯爵比我更加清楚,荷蘭把澳大利亞拿走了,倒是令我們這些海外殖民地總督可選擇的地方更加的少了。”

    “倒是不錯,以海外殖民地,按含金量來說,加拿大總督、好望角的南非總督、澳大利亞總督、印度總督、埃及總督,這五大總督都是含金量最高的嗎,後面才是新西蘭總督、牙買加總督這些。如今少了澳大利亞,卻是令我們這些海外殖民地官員路更加窄了”坎寧伯爵嘆道

    埃爾金伯爵:“坎寧伯爵回到倫敦聽說即將高升了,以後還請多多支持印度這邊的發展啊”

    坎寧伯爵:“自然,走,我給你交接下,英國在印度附屬聯盟對倫敦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