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346章 藥行事

 但官府怎麼可能給錢呢!

 不給錢也沒關係,官府可以用別的抵消,比如官店錢——這是商稅的一種,官府為商家提供倉庫房屋儲存貨物,商家支付稅收。

 換言之,官府以官店錢交換藥材,使得惠民藥局有了穩定的藥材供應商。而生民藥行免了一重商稅,付出的只有藥材成本,在商稅高昂的眼下,降低了成本。

 官府也沒虧。

 雖然不能收倉庫的錢,可商業的繁榮會帶動其他產業,還可以收關稅,永遠穩賺不賠。

 最賺的則是百姓,能得到免費的醫療,哪怕不多,也是個指望。

 當然了,這個模式能玩起來,最主要的原因是謝玄英成了貴州巡撫,放在別的地方肯定施展不開。

 梳理了官府—惠民藥局—生民藥行的關係,就是實際操作的部分。

 首先,要依據不同的地區,選擇適宜氣候和地形的藥材。

 比如貴州盛產天麻,可不是所有地方都適合的,畢節大方的天麻就最好,是貴州進貢的藥材之一。而太子參就是施秉最好,別的地方就要略遜一籌。

 程丹若和大夫們討論了一天,最後才確定幾種主力產品:天麻、杜仲、太子參、石斛、黃精、何首烏等。

 因人力有限,只在貴陽府和安順州嘗試。

 其次,就是怎麼種植的問題。

 程丹若吸取了推廣紅薯的經驗,自己先身體力行,買一些山地種植,由懂行的管事負責,僱傭當地百姓,也給他們增加點打工機會。

 按照她的經驗,只要第一年種得好,百姓就會願意試試水。

 自己栽種的同時,再向百姓收購野生藥材,一來可以回血幫助商行運轉,二來也能讓百姓接觸藥材,積累些知識。

 這時,讓清平書院的學子編寫的《漢夷百草》就發揮作用了。

 程丹若專門點了一句:“藥行可僱傭一些會說漢話的夷人,今後也好和夷民打交道。”

 大家都沒什麼意見,做生意嘛,賺錢為大。

 其餘零碎的問題,因為都是她的一言堂,只要她拍板了,基本就沒什麼事。

 貴陽的情況大抵如是,接著是最難的地方——與安順各寨的合作。

 冬天無農事,降水又較夏季少,適合開驛道。

 程丹若不放心別人,準備收拾收拾,在安順駐紮監工。

 是夜,丫鬟們裡外忙碌,收拾行李物什。

 既然要常住,免不了再帶些人去,添點慣用之物。

 這些都不必她親自操心,瑪瑙帶著竹香,裡裡外外都給打點妥了。

 程丹若忙著在燈下織襪子。

 她已經學會了羊毛襪子的織法,只是不太熟練,進展頗慢。

 小雀坐在腳踏上,幫她纏毛線球,時不時拎走麥子,省得它又弄亂了。

 “夫人,麥子該送去淨身了。”她小聲說,“最近老是往外跑。”

 麥子是去年秋天抱來的,如今已經一歲有餘,再不動手就有點遲了。

 程丹若之前一直忙,沒空送它進宮,這會兒不能再拖,便道:“待我走後,你讓喜鵲尋人解決了。”

 她很想親自幫麥子切掉小鈴鐺,可又怕麥子記仇,以後不親近她,只能忍痛放棄機會,轉而讓專業人士動手。

 切蛋蛋在古代可是一門成熟的技術,所謂“騸馬、宦牛、羯羊、閹豬、鐓雞、善狗、淨貓”,六畜閹割是常事,找到手藝活好的匠人,指不定比她利索。

 “你們記得離遠點兒。”程丹若叮囑,“被麥子記恨上可麻煩了。”

 小雀一臉嚴肅:“您放心,屆時我就遠遠看著,等它淨過身,再補償它些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