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初 作品

第129章 大學風波

    第一個知道消息的還是顧明南,他朋友多,在運輸隊接觸的範圍更大,消息分外靈通。

    顧明南當天回家,就把工農兵大學的事情說了,顧明西疑惑的問:“這高考都停了好多年了,淑梅表姐畢業那時候就沒法考大學,現在還能推薦去上?”

    “都傳得有鼻子有眼的,肯定是真的。”顧明南說,“你想啊,高考停了,大學都還在吧,總不可能都空著浪費,那不得想辦法招學生。”

    顧三妹一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那這樣的話,咱是不是都能有機會了?”

    顧明南翻了個白眼:“就算能上,怎麼樣也輪不到咱們。”

    顧三妹心底也這麼覺得,要是高考,那大家都憑真材實料,可要說推薦,那還不得靠人情?到時候誰優秀,誰不夠優秀,不就是人一句話的事情?

    她頓時嘆氣道:“哎,還是高考好,大家都一樣。”

    顧四妹也在旁邊點頭:“可惜高考停了,現在開始推薦的話,那以後是不是都不高考了?”

    顧明南暗道要是高考,他肯定是考不中的。

    再一看他家大哥坐得穩穩當當,似乎壓根不意外,頓時驚訝問道:“大哥,你都不驚訝嗎?難道你早就知道了?”

    顧明東自然是早知道這碼事,便笑著說了句:“之前在三妹帶回家的報紙上看過一眼,其實去年年初北京那邊就開始試點了,只是咱這邊遠,所以知道的才晚。”

    “北京居然早就有了――”顧明南有些羨慕,多好啊,不用讀書就能上大學。

    早知道有這樣的好事兒,那他……那似乎也跟他沒啥關係。

    顧明東算算時間,十年初期最為混亂的場面已經漸漸平息,像是不問青紅皂白直接打砸的場面,如今也漸漸少了。

    對於特殊人群,他們的苦難遠遠沒有停止,但對於風暴之外的老百姓,日子卻步入正軌,甚至發展出時代背景下的特色生活。

    雖說輿論環境依舊緊張,但混亂過後,大學自然也要步上正軌。

    高考暫時沒有恢復,但在廢除考試製度後,群眾推薦的工農兵學院成為時代的主流。

    顧明南好奇的問:“大哥,他們傳得可玄乎了,都說只要成分好就能上大學,到底真的假的?”

    不只是顧二弟覺得好奇,三妹四妹連帶著幾個孩子都覺得好奇。

    顧明東見她們都疑惑,索性解釋道:“通過政審只是第一步,報紙上的原話是,從工人、農民、解放軍指戰員中選拔學生,讓他們在學校學習幾年之後,再回到生產實踐中去。”

    至於學了什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一切全靠自己自覺。

    “工人。”顧明南指了指自己。

    “農民。”顧明南指了指大哥。

    顧明東按下他的手指:“第一屆的學生中,大部分都是軍人,除此之外也以各地工廠、組織中的骨幹人才為主。”

    雖然大家都是勞動人民,但人與人,地區與地區的差距也依舊存在。

    顧明南也不是傻子,一聽就懂了:“果然就算是群眾推薦,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去的。”

    顧三妹笑道:“怎麼可能每個人都去大學,全國就那麼幾所大學,裝都裝不下。”

    顧明南嘆了口氣:“聽說他們只要上兩年大學,出來全是幹部,哎,這樣的好事兒肯定都輪不到咱們。”

    顧明東意有所指道:“你現在在運輸隊,好好幹努努力,說不定還能有機會。”

    運輸隊可是溪源鎮上最好的單位了,顧明南又是為了公家受過傷,拿過榮譽勳章的,要是他自己知道上進的話,說不定真的能有機會。

    結果顧明南抓了抓下巴,笑著說道:“我就是說說,好不容易初中畢業了,真要繼續讀書的話我比誰都煩。”

    顧三妹倒是有些心動,畢竟她的成績比老二強多了,但一想回收站的邊緣崗位性質,顧明西就知道自己絕對沒機會。

    顧明東瞧見妹妹的心思,意有所指的說了一句:“推薦上大學聽著好,但實際上比普通大學學制短不說,入學之後也以思想教育為主,學生的學歷和素質參差不齊,與其說是讀書學習,不如說是一個鍍金的地方。”

    他有一句話沒說,等高考恢復,這由時代早就的工農兵大學身份也尷尬的很,正規軍瞧不上他們,以後的發展也受限。

    工農兵確實是一個機會,但這個機會有利有弊。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弊端會越來越大,好處卻越來越小。

    顧明東心底覺得,弟弟妹妹真要有心讀書,那倒不如再等幾年去拼一拼,畢竟他們的年紀都不算太大,像是顧明北這樣的,壓根不用著急,按部就班的讀完高中再說也不遲。

    “如果你們真的想上大學,那就在工作之餘認真讀書,別把學業拉下。”顧明東看向顧三妹,笑著說道,“我相信總有一天,高考會恢復的。”

    顧三妹心頭一跳,心臟隨著這句話猛烈跳動起來。

    顧二弟卻說:“就算高考恢復我肯定也不去參加,初中已經那麼難了,高中還不得更難,讀完我肯定就變成書呆子了。”

    工農兵大學的事情,對於老顧家而言,不過是茶餘飯後的幾句話,畢竟他們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大家都覺得有奔頭,並不會因為這個消息改變什麼。

    可對於上河村的知青們而言,卻如同白日驚雷。

    就連下鄉之後一直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種地的杜家兄弟,也忍不住議論起來:“你們聽說那事兒了嗎?”

    其餘知青紛紛說道:“不知道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話,那咱們是不是有機會回城了?”

    不管是自願還是非自願下鄉的知識青年,如今都知道鄉下的日子是真的苦,能回去誰還想留下,只可惜下鄉容易回去難,病退也不是誰都能辦下來的。

    要是不管不顧的違規回去,不提家裡願不願意接受,光是糧食關係這一點就能把知青們的路堵死。

    徐珍珍也想回去,但她大腦清醒,抿了抿嘴說:“就算是真的也輪不到咱們。”

    他們是知青,對生產隊也沒什麼傑出貢獻,怎麼可能被推薦。

    杜明也冷靜下來了,聽了就嘆氣:“也是,咱不過是下鄉的知青,生產隊真要分到名額的話,也不可能給咱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