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尚德 作品

344 神秘的陌生人

    所有行裝都收拾好了,就等著過了正月十五,第二天出發。

    正月十五又叫元宵節,俗話叫正月十五鬧元宵,展開翻譯就是鬧花燈吃元宵。

    反正所有的節日都是吃,每個節日都有對應的美食。

    據說以前的時候,過元宵節是最熱鬧的節日,沒有之一,比過年都熱鬧。

    正月十五晚上,村裡唱大戲,舞獅子,耍龍燈,踩高蹺,放各種焰火。

    可以說是國人的狂歡節。

    只不過這些傳統節目在大集體時候,基本上不搞了,可以說經歷了一個斷層期。

    改開之後,政治運動越來越少,加上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那些傳統的節目又在漸漸恢復。

    畢竟農村之中臥虎藏龍,那些搞雜耍的民間高手好多還處在老當益壯的年紀。

    恢復到現在,過正月十五已經是比較熱鬧了。

    村裡組織了高蹺隊,晚上要有表演。

    大人孩子的也是翹首以盼,等著晚上的狂歡。

    好多孩子等不得天黑,就開始放炮仗,以及燃放一些煙花。

    最常見的就是一種俗稱“滴滴筋兒”的東西,主要原料是黑火藥,然後加上鐵屑一類的東西,捲成紙捻子。

    燃放的時候只要點上一頭,用手提著另一頭,滴滴筋兒就撲撲啦啦地燃燒起來,放射出好多明亮的火花。

    家裡的大人們則是在天黑之前就開始忙活,把過年的時候置辦起來的那些年貨底子拿出來。

    諸如蒸雞盆裡打撈一下,看看還有沒有幾塊雞肉,檢點一下炸貨盤子上,還有幾塊炸魚……

    整合一下,又是一桌好菜。

    大倉家的年貨底子早就讓大倉給扔了——雖然他家有冰箱。

    過節,家裡就要吃最新鮮的菜。

    一些傳統陋習是必須要改一改了。

    就拿那個蒸雞盆來說吧,據說以前的時候,有的人家能留到二月二——當然以前的時候天氣比較冷。

    可是即使天氣再冷,蒸雞露天存放一個月,也會變質變味兒。

    但是老農民自有解決的辦法,那就是“回鍋”。

    把蒸雞盆裡的東西倒進鍋裡,燒開,就算回鍋了。

    其實就是煮沸殺菌的過程。

    發現快要變味兒了,就回鍋。

    百試不爽。

    大倉對母親使用這一招深惡痛絕。

    這幾年的正月裡,只要發現某種年貨不大新鮮了,就偷偷給倒掉。

    這讓母親的“回鍋”技術再也沒有施展的機會。

    很是技癢難捱啊!

    不過又有什麼辦法?

    這個家表面上看還是母親做主,不管什麼事都是她說了算。

    可是所有的決定,都是老大拍板之後,母親負責執行的。

    一開始的時候母親沒有感覺到這一點,可是後來她漸漸發現了問題的實質,那就是家裡真正的財政大權其實不知不覺已經到了老大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