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二百零一章女官風氣



            

            

            鐵路的建設,受損最大的無疑就是依靠運河為生的漕運工人和沿河集鎮。

大宋的漕運尤其發達,在河北平原、河南平原上,大宋都修建了密密麻麻的水網。

既是為了方便運糧,也是為了增強工業區的材料、商品流通效率。甚至他們還為海商的海船引領河內航線,避開復雜水紋。

說百萬漕公衣食之所繫,還真是有點保守了。

依託整個漕運網絡的男女百姓,加起來或許高達四百萬,更寬泛的統計一些相關行業的話,人數突破八百萬也有可能。

趙桓如果一定要推行鐵路,雖然有這百萬漕公物議,也能推行下去。

畢竟大清在滅亡前的十幾年裡也修了七十多條鐵路,長九千多公里,有四千多個火車頭。

這個里程和火車數量,當年號稱大清為列強之一也不是沒有那麼一丟丟道理。

只是洋人們也沒想到大清有這麼強的國力儲備,他的大腦,那群封建統治者已經腐爛壞死,導致實力連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都發揮不出來。

趙桓之所以想到大清,就是他覺得,大清那麼腐朽的朝廷都能把鐵路推進下去,自己沒道理壓不下去漕運工人的反對。

只是他不想直接鎮壓。

工業區的水網,在他看來還有非常強大的功效沒有發揮出來。

鐵路跟漕運不一定要你死我亡,沒必要二選一。

最好的解決辦法其實是讓漕運也發達起來,減少其貨運成本,使漕運比以往更加興勝。

畢竟運河運輸,直到新世紀後依舊在使用,其本身沒有一無是處,相反只要水利存在,其本身就是交通運輸的最優選之一。

所以待大臣們離去後,趙桓把蘇黛繼續留在了垂拱殿,這裡是他的辦公場所,蘇黛一般幾乎不過來。

趙桓笑著說道:“坐吧,參加廷議感覺如何?”

蘇黛掩著嘴,紅著臉小聲說道:“有種神聖的使命感,好像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會影響天下無數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