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九十九章一個笑話

趙桓點頭,這是情理之中的。

蘇州這片土地真的是太肥沃了,簡直是整個東方的經濟明珠。

放眼全世界,也找不出一兩個能跟他比肩的區域。

像遼東北路,雖然有廣闊的黑土地,但氣候寒冷,而且遠離出海口。

基輔羅斯雖然有出海口,也有廣袤的平原,但氣候又不及蘇州。

意大利氣候倒是不錯,但山地眾多。

倫敦面前氣候、土地、出海口都佔齊全了,但又遠離經濟中心,被甩在了人口密集區之外。

只有蘇州、常州、杭州這塊一帶,靠著太湖、西湖、陽澄湖,還有平坦肥沃的蘇湖平原,地勢上面就已經是天府之國了,還有溫暖溼瀾的氣候,簡直完美的無以復加。

魚米之鄉,天府之國,就註定了他的農業會非常之發達。

基本上從秦漢開始有第一波經濟南移,這裡就成為了南方統治者的絕對核心領土。

農業他們已經佔盡了優勢,偏偏在商業上,他們又是南方的經濟重鎮。

說起來都頗為有趣,明明建康才是大宋南京。

但所有人提到南方重鎮,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南京……旁邊的蘇州。

這座城市實在是佔盡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蘇湖熟,天下足。

在遼東北路崛起之前,蘇州就已經完成了他夢想的一切。

可以說,遼東北路現在殫精竭慮建設的,謀取的,都是蘇州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擁有的成績。

工部把鐵路修到蘇州,一個重要的考量也是運糧。

但他又不僅僅考量這一點。

作為大宋在東南的經濟重鎮,蘇州的工業極其發達,僅以工業水平和工業規模而言,當今世界甚至從今往後,都沒有哪個城市可以跟蘇州相提並論。

此前他就承擔著貢獻東南方物的職責,如今更是把這一地位拉到了極致。他工業化產出的宋錦、白糖、化工用品、精密機械、高端工業品是整個大宋都需要的高價值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