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九十四章漠北築城


  蘇遲是個技術官僚,他不參與什麼政治鬥爭,基本不被廷議上此前激烈的爭執所影響。

  得到趙桓吩咐,他立即命人推來一副地圖,向眾人說道:“如今是太平盛世,雖然各地城市進程中意外經常發生,已經司空見慣,但整體而言,國家的整體國力絕對是蒸蒸日上。”

  “朝廷每年都會向工部撥款,修建大量工程。這一項,從建業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雖然沒有轟轟烈烈,但影響其實比大部分國策都要深遠。”

  “以去年為例,國家給工部撥款六億八千萬貫,工部的計劃清單中,包括修建馳道七千五百里,修建城池一百三十二座,修建驛堡二十八處,修建水利三千二百餘,含兩千餘池陂、湖堰,一千六百多里河壩、三千多里運河以及數百處水利工程。另外還修建大型橋樑二十五處,小型橋樑四百餘處。”

  “以上這一切僅是工部負責的工程,不包括各地路、州、縣三級自行修建的水利、道路、橋樑。”

  趙桓對蘇遲的說法很認可,只要不發生戰亂,國家就一定是在發展,在蒸蒸日上的。

  每一條道路的興修,都會使國家工商業更加發達。

  每一處灌既水利的建成,都將使農業更加發達,農田產出更多。

  大宋神宗皇帝就提出:“灌既之利,農事大本。”所以宋朝地方官員考核中,到如今也有一項非常關鍵的內容,就是興修水利灌既工程。

  當然縣一級的財政有限,可能造不了大工程。但沒關係,早在王安石主持變法時,就推進了農田水利法,支持各縣齊心協力共同建造重點工程。

  所以僅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到熙寧九年(1076年),全國就興建了10793處水利工程,短短六年就使36萬多頃田地受益。

  而且不僅僅是灌既水利,大宋還在水利旁邊修建了大量新式器械,官府鼓勵水貴和水磨等新生技術的發展,還鼓勵研發清理淤泥的器具如鐵龍爪揚泥車、浚川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