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一百二十四章無法得人

    “豪酋們田連阡陌,獵場千里。無數百姓並不納稅,而是成為流動客戶。”

    “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極大削弱蠻族聚族而居,暴亂成潮的風險。”

    這一點看起來似乎跟魏晉時期的世家政治很像。

    農民依附於田連阡陌的大世家,成為其門客,為其效力,成為世家的私人部曲和武裝。

    但其實還是非常不同的。

    這就要得益於大宋與後世截然不同的經濟體制了。

    明清都是拼了命搞農業的封建小農王朝。

    但大宋卻與其非常不同,整個朝廷更注重工業商業。

    所以哪怕在農業方面,也更注重契約。

    這導致客戶對大豪強、大莊主的人身依附關係並不強烈。

    可能是因為經歷過客家人南下的關係,大宋的百姓並不是一直依附在某一個莊主名下。

    這些沒有田的客戶,是跟大農莊主一年簽訂一次租賃合同。

    也正是因為這種並不強烈的人身依附關係,和土地對農民的捆綁大幅降低,才使得大量百姓可以參與到工商業當中。

    這種制度隨著大宋征服北方,很快也推廣了過去。

    由於大宋的不抑兼併,北方的豪強和胡酋也快速成長為大資本家。

    他們擁有豐厚的生產資料,比如農田、牧場、礦坑、樹林和獵場。

    但與此同時,對百姓的捆綁也大幅降低了。

    尤其那些失去土地、失去獵場的蠻人,想要生活,想要相對更輕鬆,更優渥的生活,顯然向西、向南投奔其他大牧場是更優選擇。

    百姓這樣一波一波離開,很快女真、蠻族、甚至蒙古的聚集地都會被稀釋。

    與之相對應的,一塊一塊中原商人的牧場、礦場將會崛起,會為中原提供源源不斷的馬匹、牲畜、礦產和皮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