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十七章徵調藩國學者

    建業八年(1137年)三月,南巡的御營回到了大宋帝都東京。

    但臨近東京的一幕,極大震撼了趙桓這個從南方回來的皇帝。

    如果說蘇州是古色古香的南方經濟中心,那東京已然徹底脫離了封建小農經濟的面貌,成為大宋工業化的城市集群。

    人力在東京城外修建了一座座高山,用以安置水塔,給地處平原的東京城供水。

    開封一直有人造山,從建國開始大宋就在這片平原上修建了萬歲山、煤山等山峰,規模宏大,形態逼真,可謂登峰造極,全國都無人能及。

    這些山嶺通常都高七十米左右,而如今新修建的永年山、聖君山、道君山等都已高過百米,上面不僅有水塔、水渠、湖泊,還直接駐紮了軍隊。

    既是為了保護水源,又是為了佔據戰略高地,進行軍事防衛。

    因為現在的東京城在城內已經無法防守了!

    趙桓御駕返回,沒有進城,特意來到了山上,視察著如今東京城的風貌。

    從山上向下望去,山霧消散,趙桓可以遠眺遠方的東京。

    平原上佔地巨大的城市極為廣闊,看起來極為壯觀,城牆已經無法約束城市的發展,城牆外閣樓密佈,建築綿延,密密麻麻的工坊、商鋪、住房已經擴散到了城市外極大的面積,而且在城市邊界還在繼續興建新的房屋,擴張之勢依舊強勁。

    城裡高樓寥寥,依稀可以看見正中心的皇宮與雄偉的城牆。

    在自古以來,城牆外的這些商鋪、草市都被統稱為市。

    只是在大宋首都,這個市的規模已經龐大到了蔓延至天際線,哪怕站在高山上都無法看盡邊界。

    東京的城與市,已經完全結合,變成了後世城市的模樣!

    前來迎駕的隊伍裡有負責東京城市建設的蘇黛,這位大宋墨家與公輸家的教授,是大宋名副其實的工程學教授。

    如今的蘇黛剛剛二十出頭,充滿了知性美感,溫婉而有書卷氣。

    長期負責科研工程的她,說話流暢得像敘事詩,把東京建設的故事講得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