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五十九章種植園經濟

    “但如果由豪商、士大夫來開發,他們則會精打細算。士大夫們不是最愛兼併土地嗎?這正是他們地機會。”

    “如果論富庶,天下豪商、富戶無人能與蘇州相比。只要蘇州地豪商願意去夷州,他們可以佔據大片土地,大範圍、規模化經營。農業效率將遠高於自耕農的精耕細作。”

    這一點是大宋的特色。

    大宋從立國以來,就不立田制,不抑兼併。

    所以相較於任何其他王朝,大宋的豪族都更擅長大規模經營農業。

    這也是最像殖民經濟的一種模式。

    少量富族擁有大片廣袤平坦的土地,他們提供最專業的農耕工具,耕田騾馬、耕牛,精打細算,僱傭最少的客戶,實現最大的效益。

    這對普通百姓而言相對殘酷,但同時農業生產率卻也的到了極大的提高。

    甚至不用趙桓指點他們怎麼去發展莊園經濟,只要他們把這一套傳統照搬到夷州,就能實現對夷州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他們佔據土地,然後僱傭夷州土著進行耕作,甚至不需要中原移民過去,就能將中央山脈以西的土地迅速開墾出來。

    因為是莊園經濟,每一戶豪族都會給生產配上足夠的耕牛、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比如說秧馬,就是時下非常先進的一種農耕插秧器械。

    大宋最頂級的大文豪蘇軾為其作《秧馬歌序》,盛讚這種先進的農耕手段。

    “拋擲不停手,左右無亂行。被將教秧馬,代勞民莫忘”

    僅通過詩詞就可見這種秧馬極大的代替了百姓的勞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這種先進的農耕工具,普通小民之家只有不到十畝耕地肯定是用不上的。只有大豪族、大士大夫家族,田連阡陌,才會大力普及這種器械。

    因為生產效率越高,他們需要僱傭的客戶也就越少,所需支付的薪金就越少。

    胡銓很快就想通了官家的的佈局,說道:“蘇州鉅富之家極多。由他們組織人手,帶上物資登陸夷州,很容易便能召集土著,開墾出一大片肥沃良田。如果朝廷能保證其開墾所獲良田,臣有信心親自號召起一批義士,為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