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九十一章盛世從反向租地開始

    劉彙報完,趙桓陷入了沉思,認真的思考著一個問題。

    那就是西海以西這片土地,究竟算不算是大宋的疆土。

    如果說不算,那大宋能夠掌握的土地未免也太少了。

    偌大的隴右都護府,宋軍能嚴格管控的也就湟水流域一片農耕地區。

    那難道其他廣袤的土地,只要有吐蕃人在放牧就不算大宋疆土?

    思來想去,趙桓覺得那裡應該也算是大宋的疆土。

    首先至關重要的一點是,大宋嚴格維持這裡的治安,不允許任何人破壞絲綢之路的穩定。

    其次這裡只是大宋分割出來,供遊牧部落經營的牧場。

    雖然吐蕃各部在上面遊牧生產,但土地的歸屬權母庸置疑的歸屬於大宋。隴右都護府直接可以決定哪些部落可以在哪片土地生活。哪個部落如果犯罪,將會被直接驅逐。

    若土地是生產資料,那大宋無疑是這生產資料的擁有者。只是這位大財閥,如今沒有精力開發西海以西的草原,所以將他們租借給了吐蕃人進行生產開發。

    就像中原士大夫們不耕地,將耕地租給百姓耕種。可土地的所有權母庸置疑是屬於大地主們的。

    中原自古以來,無疑都面臨著這個問題。

    可如果說西海以西的土地,屬於大宋,那麼他們提供的收益究竟在哪裡?

    歷代王朝都有地大物博的底蘊,可是一到了經濟困難,就拼命的壓榨底層小民。而沒有考慮廣袤的土地究竟能帶來多少資源與收益。

    地大物博並沒有切實轉化成中原無與倫比的戰略優勢。反而中原王朝總是擔憂考慮遠方的行政開支成本。

    中原重丁賦而輕田稅的傳統,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浪費了國土面積這一優勢,另一方面也是極大的削弱了邊境的實力。

    在劉說完後,趙桓根幾位大臣討論道:“朕最近讀史書,略有所得。不僅漢唐,包括我朝,也都喜歡遷民戍邊。”

    “邊境漢民不足,便言邊疆空虛。若如漢唐,統治邊疆百年,但邊疆豪強、士大夫們藏納隱戶,隱匿戶籍,國家又復陷入邊境空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