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六十七章皇權下場

    文人內部的這場糾紛鬧得沸沸揚揚,正月下旬就擺到了趙桓案前。

    其實皇帝、宰相、朝廷公卿、地方名流都已經關注這一場激烈的鬥爭很久了。

    理論上講,學生與市民們都是新銳階層,面對頑固的保守派大臣,他們不可能有這麼強的戰鬥力與破壞力,攪得士大夫們日夜不得安寧。

    雙方所掌控的權力與暴力完全不對等,不論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還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對這個新階層而言都是困難重重。

    正常的情況應該是保守士大夫們利用手中特權,對他們進行殘酷的迫害與圍剿。

    哪有革命不流血?

    可是學生們又確確實實只有少數人被關進了監獄,被打死、迫害的更是少之又少。

    一切的根由,不過是學生們背後有更強大的特權,更暴力的階層支持罷了。

    而這個特權與階層,自然就是大宋天子趙桓。

    士大夫賴以為支柱的暴力機構,軍隊完全不受指揮。

    經過趙桓的血腥清洗,一次上百名軍官被就地處決,沒有任何軍人再敢幫助士大夫們迫害學生。

    少了最強硬的暴力手段,士大夫就像被去掉了爪牙的紙老虎。

    而大興冤獄這種事情,不論怎麼講,在司法中都是嚴重挑戰朝廷法度。

    天子耳目,二十四路監察御史時刻緊盯著地方官員,嚴重掣肘了他們的特權手段。

    抓幾百,幾千個人,對學生們運動並不會產生根本性影響。

    但卻可以直接宣判一個官員仕途的死刑。一次性製造數百上千起冤案、慘案,監察御史一查一個準。

    甚至監察御史們都不用刻意去盯著哪裡發生了衝突,在家坐著就會有雪花般密密麻麻的檢舉信送過來,告訴他們哪裡官員抓了大量學生。

    監察御史不想管,也得硬著頭皮去過問一下。不然倒黴的就是他們。

    皇權都不用親自下場,暗中拉偏架,士大夫們就被迫束縛住了手腳。

    到了正月末,朝廷針對這場涉及全國,牽扯天下的思潮之辨正式召開廷議,商議平息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