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二十八章稱呼一聲相公

    將軍隊主力抽調往河北抗洪,朝廷中不是沒有物議。

    這燕雲前線正在血戰呢,結果援軍主力被調走,風險實在太大。

    好在樞密院如今人才濟濟,樞密使張叔夜才幹斐然,樞密副使岳飛更是絕世名將。

    二人坐鎮京師,很快便為趙桓分析清楚了形勢。

    燕雲一代的大雨,使宋金兩軍的主力都無法展開大規模的行動。

    有吳玠守易州城,至少糧草耗盡之前,金軍不可能攻陷易州,畢竟在易州城內,大宋朝廷真真切切的囤積了大量軍事物資,設置了無數的砲座、床弩。

    太原城尚且能守兩百多天,易州城怎麼也不會相差太大。

    可抗洪搶險卻刻不容緩,相較於徵召民夫,軍隊無疑是能最迅速抵達洪區的主力。

    最重要的是,如果無法解決河北的洪水氾濫,前線十幾萬大軍就要孤絕於澤國之外,補給將格外艱難曲折。

    於是趙桓作下決斷,歸義城的大軍主力南下,由易州城拖住金軍。

    他選擇相信吳玠,相信這位大宋名將能打出一場經典的守城之戰,不弱於楊業。

    而吳玠也果然沒有辜負趙桓的期望,以兩萬大軍大破金軍十餘萬,打得金軍潰不成軍,斬首、俘獲數以萬計。

    而燕雲這十萬主力,則匯同其他軍隊迅速開赴進河北,在樞密副使岳飛的親自統帥下,不惜一切代價遏制洪水。

    梅執禮說道:“在嶽使相的指揮下,各路共計三十三萬八千將士正在齊頭並進,迅速向河北、山東開拔。”

    “嶽使相本人已率領神武右軍四萬餘人抵達大名府,只要沿永濟渠向北就能直達館陶。”

    “燕雲十萬主力大軍則從洺州方向靠近館陶。其不僅擔負堵住決堤的重任,還要負責梳理北流分支的重任,在這一帶洩洪,引洪水進入胡蘆河。”

    “河東六萬軍隊在韓使相統帥下已經深入冠氏,這裡洪水最為洶湧,蔓延河北東西,如果能堵住這裡,下游洪水氾濫的情況能極大減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