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五十六章四方豪傑投軍

    當朝宰相對楊時的介紹真可謂是一波三折。

    趙桓驚疑的問道:“這位楊時不會是元佑黨人吧?”

    李綱斬釘截鐵的回道:“官家,楊時絕非元佑黨人,他是堅定的主戰派大臣。當金軍入寇,他曾上書建議守備,且極力反對割地,言河朔為朝廷重地,而三鎮又河朔之要藩也。自周世宗迄太祖、太宗,百戰而後得之,一旦棄之北庭,使敵騎疾驅,貫吾腹心,不數日可至京城。”

    “臣落相之時,太學生陳東與東京軍民數十萬拜伏於宮闕下請願。朝廷欲以禁軍防之,正是楊時穩定了局勢。其因此而被拜為國子監祭酒。”

    國子監祭酒!趙桓眼睛一亮,這就是這個時代太學生的校長啊。

    太學生在東京之戰中的表現,氣壯山河。當之無愧是大宋的脊樑。原來他們都是這位老先生的弟子!

    這終於讓趙桓清楚了,為什麼這樣一位國家棟梁,承天下之眾的宰相之才,在歷史上聲明不顯。

    他一個主戰派大臣,又極力反對割地。那能不被趙構厭煩?

    趙構沒有像殺了陳東一樣殺了他,就算是格外開恩了。

    趙桓看向梅執禮,楊時與孫傅是天然盟友,又曾經挽救過李綱的仕途,在李綱落相時,極力勸諫朝廷,請朝廷復李綱為相。這兩位宰相推薦楊時,趙桓可以理解。那梅執禮呢?他怎麼篤定,楊時也會成為他的盟友?

    一直沒開口的梅執禮也說道:“臣推薦楊時並無私心,臣只是覺得他最適合計相之位。此人學識淵博,有經邦濟世之才,必為一代良相。”

    “有經邦濟世之才?”

    “他作學問,曾經寫過《春秋義》,使《春秋》更為流行。其為官,曾反對花石綱,屢次批判蔡京、童貫、朱勔、王黼等六賊。濟民則曾經率百姓築就湘湖,成湖三萬七千多畝,周圍八十餘里,可以灌溉農田十四萬六千八百餘畝;”

    “更關鍵是,他最適合計相一職。他曾屢次上書請求為百姓減免賦稅,請廢茶、鹽二法。他對稅賦的改革方向與官家思路不謀而合。”

    聽完,趙桓心中一顫,這就是最契合自己需要的人才啊!可以說是天降偉才給大宋。

    極有可能,這就是大宋的張居正!

    他與張居正實在是太像了,同樣的博學多才,同樣的受朝廷各位宰相(首輔)青睞,同樣有經邦濟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