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良家子 作品

第八十三章國家偉力

    為了轉移御前軍器所,東京軍民付出了數以萬計的傷亡。

    如今這出軍工作坊已經初步恢復生產,趙桓無論如何都要親自來看看,他究竟能否配得上東京軍民前赴後繼的壯烈犧牲。

    左相梅執禮陪著趙桓一同過來檢視這座新的御前軍器所,作為宰相,梅執禮總攬朝政,趙桓在戰時也給了他極大的權力,幾乎不對他處理政務作出任何約束。

    他權力膨脹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軍隊後勤方面他大權在握,對器械製造、物資供給瞭如指掌。

    雖然國家處於危難當中,但行政效率、監察體制卻達到了一個巔峰。

    所有人都清楚,器械製造、物料補充都由左相協調,當然出現問題,問責也肯定是找他。

    也正因此,御前軍器所的恢復生產速度極快。

    梅執禮向趙桓介紹道:“御前軍器按制度有五千餘工匠,但在外城時有所死傷、離散。”

    趙桓點了點頭,表示理解,問道:“如今御前軍器所有多少人?四千人可有?”

    梅執禮面露笑意,撫著鬍鬚,從容回道:“官家這番卻是極大低估國朝偉力了。”

    “恩?難道……”趙桓眼神一亮。

    梅執禮笑著回道:“臣到此地之前,特意翻了一下名冊,截止昨日,御前軍器所共有諸司使一人,諸司副使三人,內侍衛監官三人,萬全工匠兩千四百人,冶鐵工匠一千六百人,制弓匠、造箭匠兩千二百人。合計六千二百餘人。”

    這再一次刷新了趙桓對大宋文官政府行政效率的認知,驚歎道:“怎麼會有如此多工匠?”

    梅執禮解釋道:“這其中多數來自廂軍,廂軍中工藝水平較高的士卒,會被充為為軍匠、兵匠或作院軍。另外,按典制如果兵匠的數量不足,便招收民匠加以補充。這套流程,御前軍器所、弓弩造院、南北作坊都已熟悉。如今圍城日危,作院發米、炭為薪,民間工匠趨之若鶩。”

    趙桓也面露笑意。廂軍,這又是大宋獨特的風景。廂軍雖然名義上為軍隊,但基本上什麼工作都幹,諸如鋪路造橋、打魚屯田、製造甲具等等,但唯獨不負責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