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474章 非婦人之仁

    在戰與和的問題上,慶忌心中同樣是偏向於和談的。

    畢竟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他的手中。

    眼下,秦軍固然來勢洶洶,但是其勞師遠征,後勤補給跟不上,當地的楚人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接濟秦人。

    戰爭再進行下去,對於秦國也是頗為不利的。

    畢竟秦軍只是出兵救楚,不是衛國戰爭,沒必要跟聯軍死磕到底。

    慶忌也不想跟秦國結怨。

    “寡人決意,與楚人和談。若楚王識時務,答應訂立割地稱臣之國書,寡人也當止戈罷戰!”

    “大王英明!”

    慶忌這般果斷,顯然讓眾人有些意想不到。

    不過,見好就收,對於吳國而言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大王,臣有事啟奏!”

    就在這時,伍子胥站了起身,朝著慶忌作揖道。

    “何事?”

    “楚軍降卒有二萬人,甚眾。而今隨地及其附近城邑,並無多少存糧,若要豢養降卒,恐怕軍中的糧草支持不到後方的糧秣輜重運抵,就會被消耗一空!”

    

    一聽這話,在場的人都忍不住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兩軍相持於隨城之時,聯軍糧草告罄,其實城內的楚軍也無多少糧草。

    現在有兩萬人的楚軍降卒,如何安置,對於慶忌而言是一個難題。

    殺,是不可能殺的。

    春秋時代固然禮崩樂壞,是一個大爭之世,但對於周天子所冊封的諸侯國而言。

    哪怕是在滅亡其國的時候,都沒有屠城或者坑殺降卒的先例。

    因為仁義道德仍舊約束著世人,打仗可以不擇手段,可是對待已經放下武器歸降的人,絕不能大開殺戒。

    這個口子一開,慶忌與吳國會因此聲名狼藉,被天下人口誅筆伐且不說。

    關鍵是其他諸侯國也會效彷,然後戰爭將進一步加劇,不利於吳國接下來與晉國爭奪霸權。

    再者說,慶忌這一次的伐楚之戰,打的不是殲滅戰,而是消耗戰。

    慶忌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楚國國力大衰,再無力與吳國相抗衡,也成不了心頭之患。

    既如此,慶忌又何必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