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419章 南方馬的劣勢

    再有,是吳軍騎兵的編制,是四騎一組,三組一列,九列一百零八騎為一隊,並能屬戰車六乘。

    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騎一長,十騎一吏,百騎一率,二百騎一將”的編制,大致相近,但有所不同。

    而戰車兵的編制,在沒有步兵配合時,每八乘為一偏(即一行),二偏十六乘為一組,四組六十四乘為一隊。

    這和《六韜·均兵》篇所說“五車一長,十車一吏,五十車一率,百車一將”的編制,也是頗為接近的,但有所不同。

    當有步兵配屬時,吳國的軍隊,則以兵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八人為一個基層單位,六乘為一組,十八乘加指揮車一乘為一隊。

    這和天下列國的每乘兵車步年多至七十二人的編制大不相同。

    其原因就在於兵種的發展和車、步的分離。

    慶忌知道,日後戰爭的大趨勢走向,戰車兵會被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騎兵,成了戰爭中的中堅力量。

    春秋是車戰的鼎盛時代,以車為主,車、步合編,隨著戰爭的需要和兵員的擴充,車屬步卒由十人、三十人一直增加到七十二人。

    進入戰國以後,步兵成為獨立的兵種,並取代車兵而居於主導地位,車、步、騎逐漸按兵種分別編制,因而車屬步兵愈來愈少。

    到了秦代,車、步、騎分編已成定製,作戰時的配合是兵種的協同而不是編制的混合。

    所以,車、步合編的現象已不多見,合編時每乘步卒減少到八人。

    其實,慶忌未嘗不願意將馬鐙和馬蹄鐵發明出來,並大量裝備於吳國的騎兵,打造一支足以橫掃天下的精銳鐵騎。

    奈何吳國地處南方,不適宜養活戰馬。

    南方的馬匹相對於中原和北方的馬匹,腿腳比較短,體型也不夠大,爆發力不足北方的馬匹。

    南方馬唯一值得稱道的一點,那就是耐力夠強。

    不過,在真正的戰事中,騎兵作戰,戰馬的優勢還是在於爆發力,而不是持久力。

    所以說,慶忌雖然也花費重金,在各地修建馬場,並請了不少善於養馬的人作為“弼馬溫”,來為吳國培育出更為優良的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