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418章 吳國之派系

    後世人都認為鄭國、晉國、秦國等等,都是周王室冊封的公爵。

    其實不然,他們的爵位不是侯爵,便是伯爵,只是其國君在薨後被稱之為“公”。

    “子胥,依你之見,鄭伯可能洩密?”

    “不錯。”

    伍子胥皺著眉頭道:“大王,吳國與鄭國雖是同宗,出自古父亶公一脈,然早已經關係疏遠。”

    “故,同為姬姓之國,鄭國未必能認可我吳國,與吳國一起對付楚人。”

    伍子胥的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鄭國的立國之君鄭桓公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

    當年姬友被封到鄭地,虢、鄶國的國君向他貢獻出十座城邑,他終於建立了鄭國。

    所以說,鄭國也是周天子一脈,跟吳國的祖上是親戚,在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那種。

    只不過這種關係已經十分疏遠,鄭國曾經發達過,根本不想去認吳國這個在山溝溝裡的窮親戚。

    即便吳國現在已經是一個大國,崛起之勢不可阻擋,甚至已經強到能力壓楚國,跟晉國扳一下手腕的地步。

    怕是鄭國只認為吳國是一個“暴發戶”,不能長久。

    而鄭人跟楚人訂立城下之盟,實際上要冒著很大的風險。

    因為以國書的形式,將楚軍之前攻取到的十多座城邑,都盡數割讓給楚國的話,鄭人再去討要回來,就是無憑無據。

    鄭國實際上也不會害怕吳國。

    因為吳國與鄭國之間,相隔不止千里。

    鄭國的東面是魯、宋,西北是成周、衛、晉,西南是陳、蔡、許和楚,以前周圍還有許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國。

    正如《國語·鄭語》所說:“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

    無法被吳國直接威脅到的鄭國,自然不可能畏懼吳國。

    當然,吳國可以選擇從蔡國出兵,借道伐鄭。

    畢竟蔡國是吳國的附庸國,鐵桿小弟。

    “子胥,依你之見,寡人應當如何逼迫鄭人暫時與楚人議和?”

    慶忌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