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338章 附庸之國

    因為杵臼是不會感激慶忌的。

    杵臼要是回到齊國,多半會記仇,然後韜光養晦,等待時機伐吳。

    這可不是慶忌願意看到的!

    楚國這一個大敵還沒有解決掉,現在又招惹上齊國,吳國豈非是四面樹敵?

    此時,慶忌對於杵臼只有三個選擇。

    要麼殺,要麼放,要麼軟禁起來,等到齊國再立一個新君。

    只是,這樣一來吳國與齊國的仇恨難免會加深。

    聞言,孫武沉吟片刻,道:“大王,齊侯殺不得。”

    “若昔日之晉惠公、魯隱公,盡皆如今日之齊侯一般,兵敗被俘虜,然秦穆公與鄭人都未殺之,故而國君不可死,死則不祥,請大王明鑑。”

    孫武是不願讓慶忌的手中,沾染他國之君的血!

    在這個講究血統,講究出身的時代,尤其是在中原列國,諸侯們更多是黃帝的後裔,跟慶忌是一樣。

    他們之間的戰爭,說到底是在“同室操戈”。

    這要是萬一,有朝一日慶忌戰敗,或者是吳國的後世之君戰敗,別人又豈能放過他們?

    道德觀念、利益、人脈、迷信等等諸多因素充斥其中。

    在沒有一路諸侯擁有壓倒式的優勢之前,道德與禮法構成了諸侯國的政治基本架構。

    但這個架構是脆弱的,常常因為利益衝突而遭到破壞!

    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諸侯國之間因相互兼和自身內訌而引發的大大小小的戰爭就達395起之多。

    可以說春秋是一個充斥戰亂的時代。

    有兼併,就必然會有戰爭、有殺伐,除了戰爭還會有內亂、有平叛,在這些戰亂之中難免會有的諸侯要淪為階下囚。

    如孫武口中的“晉惠公”。

    晉惠公在秦國的幫助之下繼承爵位,繼位後對曾經有恩於自己的秦國無信無義,激惱了秦國。

    於是秦穆公起兵伐晉,晉惠公亦發兵抵禦。

    兩軍韓原一帶激戰,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軍生擒。

    好在晉惠公的妹妹是秦穆公的夫人,正是她帶著兒女以尋死的方式向穆公求情,使穆公心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