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325章 不忠不義之徒

    吳王慶忌八年,即公元前506年初,因為吳國拒絕推翻新法,以齊國為主導的諸侯聯軍會盟於郯地。

    原本只有齊、楚、宋、衛、魯、滕、薛、邾、莒、郯、曹、陳、頓、許十四國,但不知道是何緣故,原來以吳國為宗主國的蔡國、徐國和鍾吾國都紛紛加入到諸侯聯軍的麾下。

    一時間,聯軍的兵馬已經多至十餘萬。

    主力是齊國與楚國,餘下的宋、魯、衛三國各出兵一萬人,諸如曹、徐、許、頓等小國,則是隻出兵三五千人。

    吳國方面,為了對付來勢洶洶的諸侯聯軍,也在金陵集結五萬大軍。

    金陵,灞上大營。

    慶忌正在召集眾將議事,諸如治粟內史范蠡,御史大夫孫武,大司馬孫憑,將軍黑夫、熊子丹、胥門巢等人,都分立於左右兩側。

    一張偌大的地圖,就放置在地面上。

    “二三子,根據寡人得到的最新情報。諸侯聯軍號稱十七路,我吳國西面,有楚軍一路,北面,則是以齊人為首的十六路聯軍。”

    慶忌的臉色頗為凝重,說道:“楚軍那邊不過兩三萬人,且無多少戰意,令駐防於潛邑、英氏一帶的伍子胥所部兵馬嚴防死守即可。”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回的諸侯聯軍伐吳,是楚人在背後搞的陰謀。

    吳楚世仇,兩國是死敵,但是依靠楚國一己之力,現在已經難以與吳國相抗衡。

    因為經過這些年的大戰,楚國對吳國已經完全落於下風,連年征戰,窮兵黷武,偌大的楚國也是遭不住。

    這一次之所以教唆齊侯聯合列國伐吳,也是本著削弱吳國,或者滅吳的打算。

    楚國已經沒有多少的可戰之兵,所以這一回多半是做做樣子,隔岸觀火而已。

    當然,如果吳國在面對諸侯聯軍進犯的時候大敗,想必楚人也不會放過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會趁機增加兵力,一舉突破吳國的西面防線。

    “我吳國北部,以齊人為首的十六國聯軍,大概有十五萬人,主力是齊軍,來勢洶洶,不容小覷。而我軍只有五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