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166章 水稻產能

    而且,這期間必然是要經歷更多的艱辛開墾的過程。

    “他們是在開鑿水渠嗎?”

    慶忌指著不遠處正在揮舞著鋤頭,賣力的刨土的農夫問道。

    孫憑回答道:“正是。大王,農田需要灌溉,稻田遠比麥地更需水量,若無充足的水源,便是尋常的沃土,都難保不會歉收!”

    道理是這樣的道理,慶忌都懂。

    只是,慶忌依舊十分在意西南之地的開發問題,開發的速度如此之遲緩,力度如此之小,吳國何時才能擁有真正的大糧倉?

    要知道,在後世,現在的吳越之地,可是有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慶忌若是記得沒錯的話,這句諺語出現在宋朝時期。

    在宋朝時期,天下的糧食供應基地主要集中於長江中下游的太湖、鄱陽湖等平原和湖泊沼澤地區。

    這些地區不僅自身人口稠密,每年都要運出大量的糧食供應其他地區。

    蘇州和湖州為其中之一,繁華富庶。所以,逐漸就有了“蘇湖熟,天下足”的說法!

    這得益於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家衣冠南渡,將大量的人口以及先進的生產技藝都帶到南方,使得華夏曆代王朝的經濟中心漸漸向著江南一帶遷移。

    但現在,吳國較為先進的生產工具且不說,人口還如此稀少,想要將這片地方完全開發出來,無異於天方夜譚!

    “可有使用肥料?”

    “有的。”

    范蠡回答道:“我等已經將所有能利用起來的肥料,全部利用起來。人與牲畜的糞便,土灰、枯腐樹葉肥料盡皆放于田中,然則依舊收效甚微也。”

    聽到這話,慶忌心中亦是無計可施。

    古代能使用的肥料種類繁多,但效果實在遠不及現代真正意義上的無機肥料。

    古代不但重視擴大肥源,同時也重視肥料的積制加工,以提高肥效。

    積制的肥料有雜肥、廄肥、餅肥、火糞,以及配製糞丹和重視對肥效的保存。

    雜肥的漚制可以說是人們使用漚肥的濫觴。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已利用夏季高溫把田裡的雜草漚爛作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