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的小羊羔 作品

第088章 群舒

    畢竟,兵不厭詐的說法,還尚未深入人心。

    ……

    就在吳越兩國準備媾和的時候,以孫憑為大將的二萬吳軍,水陸並進,以鴆茲為跳板,橫渡大江。

    孫憑原計劃先攻克固若金湯的昭關,再分兵攻取舒地,但范蠡卻建議孫憑先易後難,以免昭關久攻不下,導致楚軍反擊,功敗垂成!

    孫憑選擇採納了范蠡的想法,於是率領大軍南下,一路攻克楚國的鵲、庸浦、岸三座沿江城邑。

    吳軍的進兵速度極快,再加上楚國東部邊陲的城邑,其防務基本上形同虛設,故而不到兩日的時間,楚國的沿江三成就改旗易幟,成了吳國的城邑!

    隨後,吳軍並沒有在江岸滯留太久,而是以勢如破竹之勢,一路長驅直入,相繼攻下舒地的各座城邑。

    值得一提的是,楚國的舒地,可不單單指的舒城這一座城邑。

    舒地,是包括舒、舒蓼、舒庸、舒鳩、舒龍、舒龏、舒鮑、宗、巢九座城邑在內的廣袤疆土,方圓大概二百多里的土地,人口不少。

    這九座城邑,原本是偃姓諸國,又被稱之為“群舒”,都是偃姓皋陶之後!

    只不過,正如南方的大多數諸侯國一般,不是被楚國所滅,保留宗廟祭祀,就是主動向楚國俯首稱臣,成為楚國的一個附屬國家。

    舒地列國,便屬於楚國的附庸,其國原本的國君,成了楚國的封君,保留著極大的自治權。

    除了按時向楚國朝貢以外,群舒與一般的諸侯國實際上沒有太大的區別!

    當然,一旦楚國對外作戰,對內徵召兵員,群舒也必須響應,派遣出一定數量的兵馬或糧秣輜重。

    所以說,群舒,也相當於楚國的國中之國。

    在吳楚兩國六十餘年的相互征伐中,吳軍也曾一度攻入舒地,取得幾座城邑,但都每每堅守不久,就被楚人重新奪了回去。

    而孫憑、范蠡對付群舒的辦法也十分簡單,即依靠強大的兵勢,震懾住群舒,先禮後兵。

    被嚇到的群舒自然不敢抗拒吳軍,所以吳軍兵鋒一至,他們都是開城獻降,主動拿出酒肉犒賞吳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