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鍋巴 作品

第三百七十二章 紫霄玉京天,交疊起風雨!

    紫霄道域,玉京天。

    其名雖為山,但卻非是一般的仙山福地,當年紫霄二代祖師證就元神,於這玉衡道洲開闢道統,施展了移山倒海的大法力,將一道足以供養元神修行的先天靈脈,移植到了此地。

    不僅如此。

    還將那靈脈打造為了聯綿群峰,以洞天之術高高托起,懸於千丈高空之上,被無數玄奧陣紋籠罩,又添以紫霄鎮宗法印為基,端得神通廣大。

    只要是這紫霄道域的浩浩籠罩範圍內。

    凡有法相道行的真君存在,一旦步入這紫霄域中,哪怕只在邊界,玉京天內,都能第一時刻感受到動靜。

    所以,根本沒有任何邪魔外道,能夠在聖地的眼皮子底下潛藏。

    此刻。

    玉京天,三十三重峰巒之上。

    一座形似高塔,直插雲霄的雲頂天宮,周遭氣旋密佈,道紋瀰漫,恢弘大氣,如天之宮闕,哪怕是紫霄門人,也只能高高昂起頭顱,才能稍稍窺視一角。

    至於地下的普通人與散修之輩,更是連看都看不見一絲一毫,只能從傳聞中瞭解到一點兒,關於紫霄宗的隻言片語,心中暗自敬仰。

    通過那自下而上,足有六重四萬八千階,懸浮於空,被氤氳雲霧所籠罩著的寶玉階梯,扶搖而去。

    終於可見,這宮宇仙闕隱於其中的玄妙。

    【玉京天宮】

    閃爍著靈光的浮動字跡,在那宮闕上方凌空懸浮,若隱若現,如同仙蹟。

    一道聯通整個玉京天,吞吐洗刷整個紫霄道內漫天靈氣的寶印,此刻華光流轉,正在這座雲頂宮闕的殿宇上方,如鎮天淵,橫壓天際。

    而向內望去。

    連過三間外殿,可見正殿真容。

    正殿名為紫霄,乃是諸多上真論道議事之時才會啟用,為祖師所闢,內含一方小天地。

    雖為殿宇樓閣,但實則涵蓋空間之妙,哪怕是法相真君互相鬥法,都能承受得住,不叫一點餘波溢散。

    這一日,紫霄殿內,三十三道蒲團上,有一十二道身影降臨。

    其中,有人銳利如劍,有人海納百川,又有熾熱如火者,不一而足,皆是各成一道的法相大能。

    紫霄闢道聖地,至今已過八百年,而自走出小界,於玉京山延續道統,更是過了一千八百多載風霜,可謂傳承悠久,人才輩出。

    因此三十三峰,在過去的一千八百多年裡,共計出了一十二尊法相真君,就算比不得萬年道統,但相較於一些個正宗大派,卻是超出遠矣,也算無愧聖地之名。

    此刻,這於堂內祖師像下,蒲團佈局如同方圓的一十二尊真君,有人看著那中心水鏡形成的畫面,率先張開了口:

    「紫霄道印被李祖師祭煉過後,已有了聖道神威,足以鎮壓底蘊,監察一域。」

    「一切入了我玉京天道脈內的法相修者,皆無所遁形。」

    「往昔倒是沒有出現過什麼變故,但是今日…,

    那鶴髮童顏的老道人沉吟了下,看著其中凌空虛度,跨越諸多坊市與修真大城,如若等閒的紫衣道者,語氣有些肅穆:

    「卻是不得不提了。」

    他抬起了手掌,伸出指尖於眼前的虛無一點。

    頃刻間,一道符詔顯出,化作了點點流光,慢慢凝聚為了一道又一道文字。

    緊接著,老道人看著上面的字跡,緩緩念道:

    「張守一,八百年前邵陽峰真傳,為邵陽真人壽元末期所收,乃天道築基苗子,有望成丹。」

    「然,卻於當年鬥法臺上,失手斬殺同門真傳,後被沈真君和曲真君聯名下定,逐出門庭。」

    「想來,兩位真君應是還記得此事。」

    作為如今繼嶽無雙,李含舟後,接替了紫霄早期擎天支柱清微子傳承的玄霄真君,是如今紫霄一脈玉京山事務的掌舵者。

    眼下開口,這鶴髮童顏,星冠羽衣的老道人,正是其人。

    而隨著他的話語落下。

    那十二道蒲團中,有兩道靠邊的身影隨即皺了下眉,望向那被捕捉到蹤跡的紫衣道者,頗為意外,不過還是回應出聲:

    「確有此事。」

    面帶儒雅之色,被稱為沈真君,作文士打扮的中年修士,見此坦然應下。

    而於他身畔的黃衣女冠,聽到玄霄老道士之言,溫和的眸光卻是有些收斂,取而代之的則是帶著些冷淡:

    「這件事情,當年不是早已經蓋棺定論了麼?」

    「紫雪一脈,宗門鐵律,不得弒殺同門,此乃是當年初代祖師,無雙真人親自定下的規矩。」

    「如今殿內諸位,想必還是此事的見證之人罷?難不成才過去了一千多年,就忘卻了當時嶽掌教親自教誨的東西?」

    「莫說是一個仙苗,哪怕是有望元神的道子聖子,也不能壞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