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鍋巴 作品

第七十九章 正宗傳承,儒脈五經!

    “等你可以做得到文氣自生,接引天地的地步,就算是真正邁入以文入道的境界了,足以與武道先天,還有那些步入煉氣的化外方士相媲美。”

    “但你要曉得,你不以五經任何一本為根基,想要達到文氣自生的地步,怕是很難。”

    “如果到時候放棄了,記得跟為師說一聲,我再為你挑選其他的路。”

    鄭修捋了捋下頜長鬚,慢慢說道。

    對此,季秋一一應下,謹記於心。

    將竹簡珍重的收斂入袖後,季秋這才慢慢退出房間,告辭離去。

    灰衫文士默默看著少年離去,過了良久才抬起了頭,看向門外隱約露出的青衫身影,語氣平淡道:

    “使君默默駐足已有段時間,覺得此子如何?”

    聽到鄭修的話語,停頓於木門外的盧直笑了笑,跨過門檻走進屋內,旁若無人的坐下,隨即輕聲回應:

    “有匡扶天下之志向,心胸城府也當屬一流。”

    “以我來看,其未來不是名流當世的一代賢相,就是...”

    說到這裡,盧直眉頭微皺,沒來由的想起在太學宮外看到的那一幕。

    當時這少年,對於那乘車往來的一眾世家士子頗為不以為然,本來盧直沒有多想,但聽到這小子的志向後,他卻沒來由的有了些憂慮。

    是的,一代文武雙全,一能提筆安天下,二能上馬定乾坤的大才,卻感覺自己有些看不透那不過十六歲的少年了。

    “算了,當今大炎強盛,兵甲鋒銳無比,雖陛下略有些寵信宦官與佞臣,但終究不會生出什麼大亂來。”

    “再過兩年,你我一起聯名舉薦此子出仕,叫其步入政途,走他的教化天下之道,如何?”

    聽到這青衫士子說了半晌後,突然話鋒一轉,鄭修搖了搖頭,哂笑一聲:

    “這些東西都還是未定之數呢。”

    “這孩子走什麼路,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作為老師只能給其建議,歸根結底到了最後,還是要靠他自己。”

    “對了,皇甫使君此次領將令,又要對西狄動兵了?”

    “都是第三次了,這要是打下來還好說,可要是打不下的話...各地賦稅豈不是又要加重。”

    “何況近些年來四方州郡都有小災不斷,在這種情況下加重賦稅,這也太過勞民傷財了。”

    聽到鄭修提及此事,盧直也有些正色:

    “不錯,目前已在調動兵馬,只等糧草齊備,便可揮師西征了。”

    “然而我卻不看好此次戰事,因為後顧之憂太多太多。”

    “想那西狄地處貧寒,沒甚麼好搜刮的東西,就算是給徹底打服,也不過是彰顯我大炎國威而已,何來益處?”

    “當今天子只因當年一次失勢,便三番五次的想要動兵,可北羌與那些擁兵一方的州郡守們,才須得多打些注意才是啊!”

    “真是多事之秋...”

    兩人互相聊著些實事,其中包含的信息不少,也從側面映射出了眼下大炎朝海晏河清的表面下,所蘊藏著的種種險象與危機。

    或許往往壓死駱駝的,並不一定是那最後的一棵稻草。

    也有可能,是之前的一群負擔一同傾洩下來,才致使了這最後的大廈將傾。

    而另一邊。

    將鄭修授予的五經與註解都包在一個包裹中後,

    季秋於此太學宮內,以鄭修入室弟子的身份登計錄冊,分配了一間比較偏遠,但較為靠近鄭修那座木屋的一間小屋。

    “此後的一段時間,就且先在這裡修行吧。”

    “等將文道與煉氣法都修出來後,就差不多能雲遊天下了。”

    季秋推開門來,看著裡面收拾整齊的一應設施,滿意的點了點頭,這才自語喃喃道。

    模擬作為張鉅鹿的一生,如追本溯源以及查閱人生軌跡等功能,季秋都沒有攜帶,甚至連自己本身的記憶與功法技能,都不能帶入模擬。

    要是那時候能有這麼多的掛,又豈會失敗的如此徹底?

    眼下待到有了自保之能後,再次踏上雲遊四海、佈施天下之路時,季秋自信,將會與以往再不相同。

    他,終將開闢出一個真正的、連儒聖都不曾做到過的...黃天大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