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四百四十二章 生產力的遐想(今天一更)

而這些事情,現在如此,對於古代也是如此,是古代人不知道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好處嗎?

不是的,而是他們能夠看見生產力發展帶來的對社會穩定的破壞。

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還好,他們從亂世而來,清楚知道生產力的提升,對國家是有幫助的,所以對待李泰研發蒸汽機這些機械的態度更多隻是漠視。

但只要國家再向後發展五十年後,哪怕發明創造提高生產力的東西,也就工匠能自己偷偷用,想要拿出來光明正大的用,那肯定會被訓斥為奇淫巧技。

然後再過個百年比如開元盛世結束後,誰要是發明提升生產力的東西,更是會被打壓。

是那些站在社會最頂層的人看不到生產力提升所帶來的好處嗎?

不是的,每一個朝代最頂尖的聰明人,相信都差不了多少的,比如張良跟諸葛亮,誰又比誰更聰明瞭,只不過人與人的立場不同,所以做出的選擇有所不同而已。

更多的聰明人,智慧有餘,但卻缺少當擔的勇氣,所以哪怕看出生產力的提升能夠給王朝帶來新的變化,但是對這種變化的無法把握,他們寧願把這一股變化給扼殺掉。

而對於他們來說,生產力變化會帶來生產關係變化,生產關係變化會帶來階級的變化,以及到來最後的要麼改革,要麼革命的最終選擇。

也許他們不會有這麼的透徹,但是大概的發展脈絡,這些聰明人都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這股新生力量,他們無法判斷是好是壞,他們需要得是維護王朝,而不是砸了這王朝。

所以這些提高生產力的東西,反而會被他們打壓,甚至被冠以奇技淫巧的名聲。

說到底也只是立場問題,儒家這工具在一心追求一家一姓永恆的上位者來說正好合適。

畢竟他們想要得不是個蓬勃發展的社會,而只是希望自己與後代能永遠站在最巔峰,享受著整個國家供養,而儒家學說正好能滿足他們的想法而已。

所以,李泰沒必要繼續跟房玄齡或者李世民繼續爭執下去,因為沒有必要。

雖然自己的立場跟李世民和房玄齡高度重疊,但雙方的立場從長遠看到底是不同的。

而且,李泰也相信隨著分封就話執行,蒸汽機這種東西也必然會在需要時登上歷史舞臺,而不會對整個大唐的社會造成太大的動盪。

道理非常簡單,就好像是戰爭的時候各種提升生產力的東西會爆發性的誕生。

其中很重要得原因就是,隨著分封或者戰爭,那麼負責生產的主體勞動力會減少,那麼為了儘可能的維持較高的生產力,那麼各種提升生產力的辦法,那是有什麼就用什麼。

到時候,那蒸汽機這種替代人力的生產用具就算是出現,也不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太過強烈的衝擊,相反的它會受到更多的人擁護。

而同時,百姓與世家也有了更好的選擇與追求,自然也不會跟蒸汽機出現搶工作的情況。

“所以蒸汽機這種東西,該做技術儲備的,還是要做技術儲備啊!”李泰吐槽了一句。

對李世民與房玄齡並沒支持蒸汽機,李泰倒也沒有太大的感覺。

畢竟封建社會嘛,自己還有什麼大的奢望,倒是從李世民口中確認的天地精氣的變化這種東西,倒是李泰從來沒感覺過的。

畢竟自己原本生活在一個沒天地精氣的世界,就算自己來到大唐也沒覺得天地精氣這種東西的存在對自己產生任何影響。

哪怕自己擁有內力,擁有君主天賦,但那又怎麼樣,應該怎麼發展,還是要怎麼發展。

只要社會沒發展成一個人能抗衡整個社會本身,那天地精氣說到底也就只是工具而已。

這東西在李靖的眼中,也就不過只是兵技巧的一種,在李泰的眼中頂多算是能量替代品。

既然李世民提出來了,那自己以後研究時,便投入一些相應資源而已。

“畢竟蒸汽機這種東西能夠不眠不休的工作,而馬匹到底還是要吃口飯,還是要休息的啊!”李泰覺得,還是藉助工部考核的事情,繼續招手一些工匠,繼續專研蒸汽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