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二百塊一十三章 天津城的流民們

    天津對這些流民的處理已經很熟悉了,從上到下每一個流民,都洗澡發衣服,吃飽飯,讓他們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

    然後按照四千到五千不等的數量,將他們送到附近已經規劃好的村莊,讓他們在這裡建設房屋,開墾土地。

    雖然過了冬小麥的播種期,但先把土地開墾出來,明年春天種植點豆類改善一下土地,到了秋天再種植也是一樣的。

    這些人來這裡前,農學社、醫舍、廁所、澡堂這些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都已在這一個個規劃好的村子裡建設起來,也就等規模的人口才能讓這些配套設施延續下去。

    同時,李泰也沒讓這些人閒著,因為人類這種生物,就是閒著會閒出事情來。

    這些人現在還不能直接投入到徭役中,因為他們不懂得規矩,多少還是要磨一磨的。

    李泰便讓農學社的人過去,教授他們在自家院子後面挖地窖,同時安排天津徭役,在他們的村子中央底下挖掘一個大空間出來。

    地窖在幽州這邊疆地區還是很重要的,若運氣差一點,如果幽州城守不住了北方百姓為了避免被戰爭波及,這口地窖說不定就是救命用的。

    至於平常,更可以存放一些物資,某種程度上算是拓展了空間。

    當然也有些偏內陸的幽州百姓,則會把冬天的雪存入這地窖中,作為夏天的水來用。

    而且自從李泰讓農業學子們教授了百姓建立冬天的溫室大棚後,倒還真有一部分百姓嘗試著建立溫室大棚,當然更多的還是世家豪族,畢竟誰能抵抗大冬天的吃蔬菜呢!

    而建立了冰雪板的溫室大棚,那就需要順便建立配套設施雪窖。

    這雪窖聯通著爐火的出煙口,就是利用平常的爐火來燒化這些雪花,而這些水則用來灌既冰雪大棚中作物。

    畢竟透明的陽光可以照耀到蔬菜上,但溫度適宜的水在大冬天可不容易弄到,所以勞動人民總會想出些當前情況下最便捷的辦法。

    至於李泰,李泰從沒覺得缺少適合溫度的水,

    因為李泰是直接剷雪,然後用煤炭燒燒開,等到開水涼了,溫度適合了再去澆灌。

    沒辦法,李泰手下有礦,突出得就是一個土豪。

    事實上,這種利用煤炭燒開水,然後用開水涼了再去澆灌冬日作物的辦法相對來說李泰是挺支持的,或者說,凡能直接用到煤炭這種資源的生產方式,李泰都支持。

    因為李泰清楚,想發展煤炭行業,那就必須要把能源的重要性發揮出來。

    只有它發揮出來的作用越多,整個社會越離不開它,那社會對煤炭資源的渴求才會越急。

    等到村子中心的地下空間挖好,每家每戶的地窖也能與它相互勾連起來。

    到時候大冬天想串門,也別從村上走,直接從地下走也是一樣的。

    畢竟需要考慮到這些人還只是流民,大冬天只能窩在自己家裡,除了李泰贈送的單薄衣服幾乎其他什麼都沒有。

    這樣的人大冬天是幹不了活的,但直接給他們棉衣什麼的,不好意思,李泰手上的防寒的物資沒那麼多。

    所以,直接在地下挖掘一個大空間,然後讓交給他們一些手頭活,總比讓他們大冬天的窩在自己家裡,什麼事情都幹不了,什麼錢都沒有賺的好。

    畢竟這些流民吃著靠自己努力與汗水賺來的錢,這些人吃著的飯才真正踏實起來。

    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工作,在燕王府真切領到糧食後,百姓們的心才定下心來。

    這新生活的地方雖然很古怪,但燕王說話算話,這些百姓倒也慢慢適應生活下來。

    就在這些流民在此地安穩發展時,李淳風也帶著天津一部分徭役出發,趕赴滄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