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一百一十五章 文科的用法

    畢竟圖書館發展到極致也就只是圖書館管理員,這又算得了什麼。

    而在農業學府開了快要三年時,李泰終於想到文科的學子們就要畢業了。

    說實話,李泰並不是忘記了這些人,而是自己給他們安排還沒有一個合適的契機。

    李泰最希望的自然是讓他們成為報社,然後成為自己的口舌,跟著儒家互噴。

    別看現在的李泰好像弄得風風火火,絲毫沒有見到李泰被打壓的樣子。

    那是因為李承乾還沒明顯得跟李泰形成對峙局面,否則李泰名聲怕早就臭不可聞了。

    所以未雨綢繆,準備報社組織,不求在士族之中把自己的名聲洗白,但至少要鞏固自己在基本盤的名聲,這才是李泰希望做的。

    畢竟輿論陣地,自己不去佔領,那別人就會去佔領。

    而自己培養出來的文科學生太少了,他們根本就沒辦法支撐起跟儒家論戰的艱鉅任務。

    李泰毫不懷疑,要自己稍微露出這麼一點意思,哪怕儒家對付不了自己,但也會把文科學子的根給刨了。

    而文科學子跟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在於,其他學科的學子出來,直接就職跟傳統學府出來的讀書人不是直接的競爭關係。

    這些人幹著苦活累活,儒家學子睜一隻眼閉一隻也就當沒看到,甚至他們還巴不得這些髒活累活交給了農業學府出來的人來幹,而自己去幹清貴的活。

    畢竟農業學府,本來就是乾田舍郎乾的活,而自己這些儒家學子自然是讀得聖賢書。

    但文科學子出來後,那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文科學子跟他們是直接的競爭關係。

    他們將來的唯一出路肯定是向文官發展的,而很可惜這個時代科舉考核是不糊名的。

    除非李泰能得到儒家的承認,否則農業學府出來的學生,想要通過科舉考試成為正式官員這幾乎是不現實的事情。

    那真是看到一個名字封殺一個名字,可以說是絕無倖免。

    想要通過的唯一辦法,就是重點培養那些同名同城的學生,說不定就因為批卷人眼睛看錯了,所以糊弄過去了也說不定。

    就現實來說,哪怕科舉這條看起來相當崎嶇的道路,對自己而言也是封閉的。

    所以沒辦法,向上層走走不通,那就只有向下走了。

    李泰便打算在長安各個坊市建立書局,專門出售農業學府的雜誌,傳播農業學府的思想。

    而除了長安以外,渭水渡口也不能放過,把農業學府思想在渭水流域先給傳播開來。

    畢竟跟儒家走硬碰硬的路線是走不通的,自己應該想辦法先把思想傳播到儒家勢力薄弱的農民百姓中,這才是自己需要去做的。

    當然,李泰很想要辦理報紙,但說實話,以這個年代的生產力,以及這時代的識字人數,辦報紙絕對是虧損的,除非能讓報紙遍及全國否則誰開誰虧損。

    所以李泰還是選擇從一月一份的雜質,或者半月一份的半月刊入手。

    寫些心靈雞湯,加些吹農業學府的話,先應付著也就是了,至少這是能掙錢的。

    對李泰而言,這個書局最重要得,是能養活這些從農業學府出來的文科學子。

    說實話,作為引路人角色的李泰非常清楚,自己不能交給這些學生文化知識後,然後就一腳把這些學子踹到社會上讓他們自生自滅。

    因為這樣的做法,就好像是出走後的娜拉麵對著這個殘酷的世界,要麼墮落,要麼回來。

    這種做法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當然最大可能是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反而被儒家的給吸收過去,說不定還會轉過頭來批判自己,尤其是自己失勢的情況下。

    所以,自己必須要給他們安排好以後的去處,滿足他們物資與精神的雙重的尊重。

    “先做書局出售雜書與雜誌,等到熬個幾年,等到書局穩定下來,就能讓一部分人成為蒙學老師。挑選優秀的學子,直接入學學府,這樣的話,農業學府的根基也算是紮根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