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夜聽雨 作品

第二十四章 學府內的會議

    “首先是學前班!”李泰的目光落到顏勤禮和李淳風身上,李泰說道:

    “學院分為學前班和正式班,也許以後需會加入進一步進修的科研班。

    學前班的任務有兩個,一個是基礎掃盲,所有學子需得學會《千字文》和基礎算術,明白如何記事情,且懂得使用算盤。

    最後,唯有考試後為合格之人,才能進入正式班級!

    正式班級分為六科,農、文、數、墨、醫和樂。

    其中農為主科,正式進入農科後,第一年需得開墾田地一畝,此後為其專屬田畝,種田糧食過三石為畢業標準,五年無法通過,則不予畢業。

    其餘五科為附屬學科,每年則一進行選修。

    文科,主要為撰寫農業記錄積累作物經驗,以及編輯整理農業著作。

    數科,為工具之基礎,負責度量之事,並且不斷通過數據計算,尋找到農業種植最優解。

    墨科,主要負責研發與普及農業工具,尤其收集百姓可能發明,但還未傳播開來的農業用具,在我們農業學府之內進行實驗,然後向全國推廣。

    樂科,正是希望嘗試從多譜寫農民種田的曲子調度種田積極性,我們不需要陽春白雪,我們只要下里巴人,以及嘗試樂曲是否能讓糧食進行增產,萬物有靈,我相信穀物也是如此!

    最後的醫科……”

    李泰說到這裡不由慢慢停了下來,所有人都安靜了。

    因為李泰前面說的東西,至少都跟農業搭邊,哪怕是音樂讓糧食增產這種話聽起來好像聽匪夷所思的,但這個時代的人就是相信萬物有靈,而音樂更是溝通生靈的最佳手段!

    但只有醫學,這東西好像跟農業怎麼看都是格格不入。

    所以農業學府中突然冒出醫科來,所有人都覺得,這東西放在這裡怎麼看怎麼怪異。

    劉神威倒也略帶著幾分忐忑的看著李泰,說實話,他聽了李泰的話,是真想大幹一場。

    因為劉神威真正來自底層,甚至連地主階級都不是,原本是隋唐動亂時的流民,運氣好被孫思邈收養,成為了孫思邈的弟子,但他本人依舊記得當初快餓死的絕望。

    而現在自己想大幹一場,卻發現自己在農業上完全就做不了什麼,自己只會醫術而已。

    “對於醫科,是我想要建立一支亦農亦醫,農忙時務農,農閒時行醫,或是白天務農,晚上行醫農村基礎醫療人員。

    甚至他們會成為官方的指定的遊醫,從而治療天下窮苦的百姓。

    他們紮根在農村,紮根在農民,給與最基層最勞累的農民解決絕大多數最常見的疾病。

    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做到就地取材,最大程度的減少農民的困難。

    也許他們解決不了大病,但至少能解決頭疼腦熱的小病,讓百姓不需要相信符水救人。”

    李泰對著劉神威慢慢說著自己計劃,畫著自己的心中的藍圖,繼續道:

    “同時,我想嘗試進行大規模養殖某些常見藥材,把藥材當做糧食來大規模種植。

    但藥材天生天養,匯聚天地靈氣,人工養殖出來的肯定比野外天養的要差幾分。

    所以更要醫科人員來確定藥性,才能給病人使用。”

    聽到這裡,劉神威帶著幾分的恍然,也明白了李泰的意思,無比自信的對李泰說道,

    “還請越王放心,我師父曾經帶著我雲遊四方救治傷患,我知道應當如何培養。”

    李泰聽到劉神威的話,思索了一會兒道,

    “醫學上的事情,我並不是很懂,所以還請劉神醫跟老先生商量商量,能不能讓老先生幫忙,梳理醫學體系,能夠快速培養一批速成的苗子。

    這些學子速成後,便能直接深入基層去做醫療的醫者,讓他們在基層慢慢積累經驗。

    等他們想回來重新深造學習醫術時,也有有合適的體系容納他們,讓他們能成為名醫。”

    “還請越王放心,我回去問一問師父!”劉神威對李泰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