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和諧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三章 熱火朝天的工廠

    董良帶著馬良、丁奉及幾個護衛漫步在長江岸上。

    今天倒沒有將熊貓帶在身旁。

    小學堂裡,今日是休沐,馬謖和丁封得了空閒在後山瘋玩兒。

    拿著兩個鋤頭,陪著熊貓在山裡挖筍呢。

    長江煙波浩渺,蒼翠中帶些微黃,往兩岸起伏的丘陵上看去,層層疊疊,紅黃青橙,層林盡染。

    略微走了幾里路,卻見到一處煞風景的地方。

    這也正是董良的目的地。

    只見丘陵腳下一處急流上架著四五個水車,水流湍急,推動著這四架水車像飛奔一樣轉動。

    木杆子連接著水車,經過兩個機關變換,轉著彎兒通入了圍牆內。

    圍牆內的東西看不真,這從外面遠遠的看著,有高高的煙囪林立,幾柱大黑煙沖天而起。

    離得近些便明顯的感到此處空氣渾濁,熱浪滾滾。

    比其他地方顯著高的溫度,雖不能將鄰近的河流炙幹,這也有助於水汽的蒸發,使這圍牆都籠罩於朦朧的煙霧之中。

    這也正是董良此次的目的地。

    此地卻也沒有什麼人把守,董良只徑直的從敞開的院門裡走了進去。

    區區一道矮矮的院牆,卻也擋住了層層的熱浪,如今雖只是一步之差,走了進去,長江兩岸的秋高氣爽瞬間變成了酷暑。

    院子中幾十個光著膀子的壯漢都在忙碌著。

    見董良進來,一裹著圍裙,光著上身,露著自己有力的臂膀,圍裙上還側漏一把黑毛的中年人走了過來。

    上前對著董良見禮。

    “老陳不必多禮,我來看看你們的進度。”

    陳化便領著董良等人參觀這處廠房。

    這裡原本是一處鍊鐵廠,因此在這處河流湍急的地方,架設了許多的水排。

    建武七年(公元三十一年),杜詩創造了利用水力鼓風鑄鐵的機械水排。

    最初的鼓風設備叫人排,用人力鼓動。繼而用畜力鼓動,因多用馬,所以也叫馬排。直到杜詩時改用水力鼓動,稱水排。

    建造水排要選擇湍急的河流的岸邊,京口地處於長江下游入海口處水流雖大,卻並不湍急。

    因此在這一處支流,又是從丘陵起伏處流入長江的交接地這是難得的水流湍急,可以建造水排。

    選址完畢,架起木架,在木架上直立一個轉軸,上下兩端各安裝一個大型臥輪,在下臥輪的輪軸四周裝有葉板,承受水流,是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的裝置;在上臥輪的前面裝一鼓形的小輪,與上臥輪用“絃索”相聯;在鼓形小輪的頂端安裝一個曲柄,曲柄上再安裝一個可以擺動的連桿,連桿的另一端與臥軸上的一個“攀耳”相聯,臥軸上的另一個攀耳和盤扇間安裝一根“直木”。

    如此一來,當水流衝擊的時候。下臥就帶動上臥輪旋轉。由於上臥輪和鼓形小輪之間有絃索相連,因此上臥輪旋轉一週,可使鼓形小輪旋轉幾周。

    這就像是一個簡單的齒輪,又和自行車兩個齒輪的效果一樣。

    大的齒輪轉一週,小的齒輪轉好幾圈,由此很省力。

    然後小輪帶動著連桿轉動,連桿又通過攀耳和臥軸帶動直木往復運動,使排扇一啟一閉,進行鼓風。

    這樣一來,風助火勢,可以提高火焰的燃燒速度,燃燒出來更高的溫度,更有利於冶金。

    是因為在這下游地區,水流湍急處並不好找,所以這處原來的鍊鐵廠規模也不大,水排只有三個。

    董良找到了此處,又擴建了兩個。

    但此處卻不用來冶鐵了,小小的一座鍊鐵廠,十分的雞肋,董良便請人從上虞請來了幾位燒瓷的高人,在這裡搭建了幾座瓷窯。

    東漢後期,在紹興、上虞一帶,開始出現了青瓷器。釉呈淡青色,質地和火候等都符合瓷器的標準。

    青瓷迅速的發展,燒製的非常的精美,其中尤其是以發源地會稽郡的好工匠多,燒製手藝妙。

    陳化就是董良請來的這些高人中的頭頭。

    在上虞陳化有一座自己的窯廠,本不稀罕董良的什麼好處,他有手藝,有資產,日子已經過得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