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五十一章 胡話

現在的計算機還不太靠譜,容易丟稿,周至目前還是手寫。

今年iBm將一臺thinkpAd送到了空間站,完成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升級任務,而蜀大uniCode實驗室裡,除了新到的小型機,也多了幾臺個人電腦,其中有兩臺286和一臺相當“先進”的486。

這也是全西南唯一的一臺,採用今年剛剛出來的inteL奔騰486芯片,那臺機器能夠出現在蜀大,不僅標誌著英特爾公司在微處理器領域的重大突破,更是蜀大被統一碼組織重視的明顯標誌。

因為按照正常的進度,這型號的芯片想要進入中國,需要等起碼兩年。

書房裡有一張竹床,楊和在上面睡得呼呼的,周至今天要迎接和招待客人,陪廚子宰殺魚禽,幫襯老楊老許搬東西跑腿的活就落在他身上,也算是累壞了。

還有關婷婷,之前睡在樓下次臥,現在次臥肯定要給表哥表嫂東東住,也不知道老媽是怎麼安排的。

不過現在也不好下樓去看。

小說已經完成了《蜀中》、《夔渭》,現在還停留在《兩浙》的中段,交址危機爆發之前。

這次港島之行,倒是讓周至聯想到即將要開始的《南海》卷,還有漏勺開發粵地,提供一些可供使用的素材,比如中國第一座著名的跨海大橋泉州洛陽橋,就是在書中同一時期建造的偉大工程,尤其是橋下的閥形橋墩和利用生蠔生長固定基石的法子,堪稱絕妙。

小說裡蔡襄本身是改良派,他當時的戰友如歐陽修,梅堯臣等,後來是賞識和提拔三蘇和主角的重要人物,而蔡家的後人蔡京和蔡卞,更是成了主角陣營當中的重要人物。

因此主角的兒子漏勺治理粵地,不取法蔡襄的洛陽橋就說不過去。

還有粵菜的開發,以前寫得也有些淺薄了,還能將故事情節設計得更加有趣。

思路一打開就停不下來,周至翻閱著細綱,開始認真地擴充起來。

寫寫劃劃到天色將明,也有五點過,周至溜下樓做早飯。

一次請客,剩菜剩飯都會留下不少,好在有了空調和冰箱,要不然就現在的天氣,全得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