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一十章 少年

故宮館藏當中,有這首詩的大字行書書軸,周至在啟老送給他的故宮內部發行書畫圖冊當中看到過。

黃庭堅和文徵明的書法,對周至的書法有很強的借鑑意義,周至在看到畫冊的時候就特意關注過,現在一看到就立馬回憶了起來。

這就有趣了,同一首詩出現兩次,要不就是文徵明對自己這首詩頗為喜歡,要不就是他苦於請託,拿自己的舊作加一幅繪畫來充數。

從這幅畫的畫工和書法來看,應該是前者居多。

故宮館藏的《新秋》行書大字掛軸,被啟老鑑定為文徵明晚期書法大成後的作品,現在看來這首詩成詩的時間,至少遠在行書書軸出來之前十多年。

具體要早多久,這個得搞文徵明專項研究的文史專家來給出答桉,但是不管怎麼說,這幅扇面的價值被嚴重低估,是不爭的事實了。

文物的價值,往往更多的在於其承載著的故事,這個扇面因為詩歌與故宮館藏發生了重複,就已經具備了故事性,身價立刻就會暴漲。

要是哪一年故宮舉辦明四才子的主題展覽,周至把這幅扇面送到行書掛軸旁邊並列一掛,不等展會結束,這幅扇面的身價就能暴漲十倍不止。

兩地如今交流還不算通暢,國家依舊還相對封閉,許多國內的館藏甚至都還沒有對外公佈,導致外邊的人壓根就不知道這些。

這個《新秋白苧圖》正反扇面掛軸,周至拍得心滿意足。

之後的幾件藏品,因為價格不太合適,周至再沒有追拍,都給別人拍走了。

等到一件清代週一桂的《玉蘭雲錦圖》被人以五百萬港幣拍走之後,壓軸的大戲終於開始了。

《玉蘭雲錦圖》的名字很好聽,畫面是玉蘭花和白孔雀,寓意為“玉堂富貴”,相當的吉利。

週一桂是乾隆宮廷畫家,畫花鳥乃是一絕,這幅畫幅面巨大,拍出如此高價也在意料之中。

然而大家已經心情急切到連鼓掌都忘了。

見此情形,林婉秋也就不再多話:“最後一件拍品,唐代島國空海大師《大日經》草書卷,起拍價五百萬港幣,現在開始競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