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五十二章 老人家

因為一旦華夏大字庫加入進去之後,整個unicode當中中文漢字編碼將佔到七八成的比重。





雖然信息產業是靠ascii支撐起來的,漢字加進去有點第三世界人口老求多說話沒求用那味兒,但畢竟也展示了自己的存在,打下了好大一片江山不是?





而且實事求是地講,周至這個建議的價值的確非凡,不說別的,就連委員會內部,都給gb13000那坑爹的兩萬多個碼位給煩死了。





如果,說的是如果,unicode萬國統一碼真能成為通行標準,而漢字又因為參與最早佔據了最充足分區的話,當然是功在千秋的好事兒。





答辯的內容,漸漸就歸結到了幾個問題上。





gb13000可擴展性如何,未來能否實現中華大字庫的功能,通過什麼思路去實現;





unicode的固有優勢是明顯的,但是這個聯盟如何加入,加入後,在聯盟裡會有多大的話語權,聯盟能不能及時拿出正式產品,最關鍵的,是這個標準能不能被全世界信息產業界所接受。





這些都是大問題。





至於如何實現,反倒成了小事兒。





之所以成了小事兒,是因為通過這一週的加班加點,蜀大計算機系已經對周至的這套思路進行了驗證,包括點陣字採樣、編碼、入庫、自定義、拆解、拼合,以及利用舊耦合函數進行筆畫渲染和字體生成,大小控制,都已經完成了可行性驗證。





甚至是文字識別,蜀大都做了一定的嘗試,準備了充分的實驗數據和完備的項目資料,讓本該最被質疑的部分,成了答辯會上最早達成一致部分,那就是這套方法論,是完全可行的。





這個會一開就開到了半夜三點,充分體現出國家對信息產業“狂追快趕”的決心。





經過了八個小時的激烈討論之後,共識漸漸開始形成。





國家承擔不起unicode的不確定性,因此gb13000是一定要先推出的,但是對於unicode的前瞻性研究,必須進行,儘量爭取轉化。





蜀大目前在做的事情也非常有意義,華夏大字庫點陣字集合是漢字信息化進程中一個關鍵性節點,現在雖然才完成了四萬多字的工作,但是在系統“可兼容,可拓展”的設計思路下,這些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