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六十六章 沒骨繪

老爺子也是大行家,張口就報了出了兩項和真品不同的特徵:“所以除了釉水,別的還是沒能逃出雍正彷品的侷限。”





“那就還是彷造的水平不高?”餘三哥在一邊聽得雲裡霧裡,見兩人挑出了一堆的毛病,開口問道。





“哈哈哈哈哈……”餘老爺子和周至就好像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般,樂得前仰後合,笑得餘三哥和小六姐莫名其妙。





笑了好一陣子,周至才捧著肚子:“餘三哥,歷朝歷代彷宋代五種御貢瓷器,彷到雍正年間算是達到了頂峰,再往上突破任何一點,都是千難萬難的事情。”





“雖說建國瓷是集中全國力量為建國獻禮,但也要考慮成品率的問題,這個問題,只有改胎改窯溫改釉料配方才能夠做得到。”





“可這些全都改了,彷出來的東西就不像了,如何又保證成品率,又保證彷品能夠以假亂真,這就是難點。”





“那要是我不追求成品率,專注於追求彷得像呢?”餘三哥硬抬槓。





“這就有涉及到時間成本了。”周至笑道:“我們先不說瓷胎土配方的還原和釉色配方的還原,單說一個土法陳化工藝,都不簡單。”





“為什麼剛剛我們說香灰胎?那就是宋瓷胎土的特點。”餘老爺子知道三哥和小六姐聽不懂,於是耐心解釋:“古人不像現代人有諸多的提純工藝,他們製作瓷器用的胚土,就是採礦,焙燒,粉碎,除雜的工藝就是水漂,摶泥。”





“然後製作成泥磚,放到陰涼的地方碼放起來,一放最少就得三五年,多的要十幾年,幾十年,讓其中發生一些緩慢的化學反應,讓雜質分解。”





“沒過一段時間,作坊會將這些陳泥取出來,和新泥混合,再重複這樣的工序。”





“這樣的泥製作出來的瓷胎,可是能拿給你隨便造的?”餘老爺子笑道:“還不追求成品率,癩蛤蟆打呵欠,好大口氣!”





“這還只是胎土的一例。”周至說道:“其餘的釉料,窯口形制,用柴,燒造時節,控火控氧工藝等等,要將全套古代工藝都摸索出來,再以古法不計成品率地燒出和古瓷完全一致的瓷器來……那純粹是自討苦吃,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無論哪朝,都走的‘以新彷舊’的路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島國的螞蝗絆龍泉青瓷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