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五十一章 魚香肉絲的翻譯

辜老爺子笑了:“小丫頭倒是大道至簡,直接用的yu-xiangshreddedpork。”





周至一合掌:“妙極!跟我想的完全一樣,我先去給胡處回電話!”





這個翻譯和周至想的完全一樣。





其實根本不用那麼複雜,就直接音譯,等到接觸的人多了,自然就知道“yu-xiang”代表的是一種鮮香酸甜辣符合在一起的特殊口味。





根本就沒有必要怕老外不懂,不懂?點道菜品嚐一下,自然就懂了。





老外把漢堡包傳入中國的時候,翻譯家們擔心過中國人會理解不了這個詞的意思嗎?壓根就沒有。





相信“yu-xiang”這個詞,最終能夠被老外們推廣普及甚至追捧,就是解決這個翻譯問題的關鍵。





翻譯當然要信雅達,但是在難以找到平替詞語的時候,直接上音譯,然後讓人們自己將音譯和這個詞的真實意義聯繫起來,就在別人的語系裡邊,創造出了一個最為“信雅達”的新詞。





從翻譯學上來講,將“披薩”翻譯成“打滷饢”,人家小嶽嶽就真沒有翻錯,但為什麼一說出來為什麼會有那麼搞笑的效果?





原因就是“披薩”這個漢語音譯外來詞,已經成了人們心中對這道食品最“信雅達”的代稱。





同樣的道理,將魚香肉絲翻譯成“shreddedporkwithspicygarlicsauce”或者“fish-flavouredpork”,就跟小嶽嶽創造“打滷饢”這個名詞一般搞笑。





然而更可笑的是,這倆翻譯方式,居然成了周至上一世最常用的“魚香肉絲”這道菜的翻譯,不能不說這背後深刻地反映出改開初期的一種現象。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讓老外用“音譯外來詞”?其實就是生怕別人理解不了自己,其實就是一種文化自卑的心理在作祟。





周至當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認為付霞採用的翻譯是最好的。





這樣的例子也不是首創,比如老外自己創造的宮保雞丁的翻譯“kungpao”和麻婆豆腐的翻譯“mapotofu”,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懂怕啥,吃過一回不就懂了?哪裡用得著搞那麼麻煩?





沒必要再犯將sonofabitch翻譯成“狗孃養的”,而不用現成的“狗日的”那種五四青年的毛病。





電話一通,對面立刻就說話了:“周老弟,求求你救救我吧,哥哥快給那老外妞給煩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