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三十四章 水點桃花

之所以說是一套,是因為五件東西都是一個題材——折枝桃花。





“王老,還記得這套瓷器嗎?”廖廳長雖然是贛省的幹部,但是身量口音卻明顯都是北方人,而且和老爺子很明顯頗有交情。





“水點桃花。”老爺子點頭:“珠山八友劉雨岑創造的絕技,要不是亞鳳當年苦心專研,哪裡能這麼快就掌握這門技術。”





“光有畫工也不行啊,”廖廳長笑道:“當年為了找到這桃紅配方,花的力氣可大了,最後還是老爺子您經驗豐富,才讓我們完成了這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廖伯伯,那您給我們講講當年的故事唄。”就算是純外行,也能夠體會到這套瓷器的精細程度,兩人都是懂畫之人,對其上的手工繪製折枝桃花尤其讚歎,枝葉不論,單論那桃花的花瓣,疏密有致,濃澹相宜,色彩鮮豔飽滿,花瓣嬌嫩欲滴,過渡自然完美。





小小一枝桃花,能夠在瓷器上表現得清麗纖巧,俊秀飄逸,實在是巧奪天工。





“當時我們遇到的困難太多了。”廖廳長笑道:“光是胎土就是個大麻煩,為了達到以前的瓷器所無法達到的瑩潤,所裡決定將燒造溫度提升到一千三百九十度。”





“這麼高?”周至有些驚訝:“恐怕不光是胎土有問題吧?不會倒窯?”





倒窯是瓷器廠常見的事故,因為如今燒瓷都是使用匣缽裝盛,這樣可以避免瓷器被爐灰沾染,造成積灰的現象。





但是這樣又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匣缽本身需要能夠耐高溫,並且還要在爐溫極高的時候,依舊可以承受上層匣缽堆砌起來的重量。





如果出現了熔融現象,導致支撐不了上方匣缽和瓷器,就會發生倒窯的事故。





“這位小朋友是懂瓷器燒造的。”瓷廠的工程師說道:“那段時間,我們倒窯都倒成習慣了。”





“倒窯其實算是好解決的問題。”工程師說道:“當時廳裡批示,要求給我們調劑足夠的電力,這樣我們就可以採用減少匣缽數量,分做多批次燒造的方式,解決倒窯事故。”





“胎土後來也解決了,國內最好的高嶺土在撫州,因為質地瑩滑,被當地百姓稱作滑石子,輕工業部出文,給我們調劑了十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