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五百一十四章 鑑定


  “可是你剛剛進門的時候,看不到瓶子的底胎啊。”中年男子估計也是知識分子出身,心思較為細膩。

  “其實底胎也是可以透過釉色和瓶口邊沿看出來的。”周至很耐心的解釋道:“不過還有更重要的判斷標準,那就是器型,底釉,青花和紋樣。”

  “先說器型,天球瓶其實是受西亞文化影響極深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年間的jdz窯,流行於宣德,明代天球瓶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

  “清宮舊藏的明代永樂青花雲龍紋天球瓶,高四十一點五釐米,口徑九點三釐米,足徑十五點五釐米。”

  “乾隆朝彷制的永樂天球瓶,嚴格按照這個比例標準彷燒,雖然頸部略有伸展,但是口徑和足徑是幾乎不變的,或者說,是嚴格按照等比放大的。”

  “這個標準,在清宮《造辦處各活記清文件》裡邊,是有明確規定的,是雍正和乾隆兩位皇帝,對於彷前代精品近乎變態的苛刻要求。”

  “到了乾隆之後,天球瓶開始有了更大的變化,等再到了民國,那就燒得更加的隨性了。”

  “因此在真正的雍乾兩代官窯瓷器裡,以器型來講,只有‘彷宣窯天球瓶’,和等比放大的‘彷宣窯放大天球瓶’兩種,其餘不合比例的,皆為更後期的官民窯彷乾隆彷品的‘再創作’,是彷品的彷品。”

  “工美應該有一個圖冊,費布克美術館收藏的清乾隆鬥彩加粉彩暗八仙纏枝蓮紋天球瓶。”

  “那個天球瓶是在造辦處活計檔有精準記載的:‘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七品首領薩木哈,催總白世秀來說,太監高玉,交……五彩放大暗八仙天球樽一件……俱照樣燒造送來。燒造完時,再將交出原磁器繳回,仍交磁器庫……欽此。’”

  “我記得在嘉德拍賣行八九年出版的《重要中國瓷器名錄選登》裡邊,有這個瓶子的整體與細節圖。”

  徐工走到書架邊上,抽出了一本厚厚的書冊,將之打開來:“肘子你的記性可真絕了,這裡。”

  瓶子和周至背誦那段書檔,都在畫冊裡。

  周至說道:“其實好東西,尤其是玉器瓷器青銅器,除了博物館收藏的後來搶救性發掘的,傳世名品,大多流失在國外了。”

  說著搖了搖頭:“看圖吧,看這個天球瓶,因為有造辦處的明確記載,所以就是乾隆天球瓶器型裡的‘標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