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四百六十六章 如來道場


  研究兩人的籍貫也不難發現一些巧合——墨子一說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而魯班當然就是魯國人。

  春秋時期這幾個地方都是挨著的,而從《墨子·公輸》的記錄來看,兩人也不是一般的熟悉。

  首先墨子聽說魯班幫助楚國打造攻城器械的時候,人在齊國,以當時的諸國邊界來看,墨子要十日內從齊國奔赴到楚國,最快的線路,就是直接穿過魯國和宋國。

  一路暢通無阻。

  之後墨子先去見了魯班,兩人聊了好一陣,一點沒有提到攻防之事,先就國際公理和普遍正義來了一番探討,接著魯班說嗯你說得對,墨子說那我們不打了吧,魯班說我已經跟楚王都說好了,墨子說那你給我引薦一下唄,魯班說好嘞。

  見了鬼了嗎這是?

  接下來就是兩人在楚王面前一番做作的表演,魯班九攻九敗,最後說我還有最後一招。

  魯班說我知道你的最後一招是什麼,而且我也有最後一招能夠反制你的最後一招。

  我徒弟已經帶三百人去了宋國,這些招數他們都會,所以你殺了我也沒用。

  最後楚王說實在不行那就算了,不打了。

  周至將這段文字讀過無數遍,每次讀完,都覺得魯班和墨子都該得小金人。

  要將攻防演練完善到九攻九敗,還能讓觀摩的楚王看不出一點破綻,要說墨子在之前沒有見識過魯班九種進攻方法,並且磨合出妥善的防禦辦法,誰信吶?

  這事兒放到中國傳統武術當中是個老項目,叫做“對練”,要點就是攻防合理,招式準確,節奏一致,距離適當,調節得當,最關鍵一條,配合默契。

  嗯……

  估計當時的楚王看兩人對練,就好像小夥伴們第一回看李連杰的《黃飛鴻·男兒當自強》,只顧著喊牛牛牛,都忘了套路表演這回事兒了。

  總之現在,么叔蹲在這兒解釋枕石的功用的時候,讓周至對古代大匠們的巧思佩服倍至,恍忽看到了魯班和墨子的榮光。

  門枕石俗稱門礅、門座、門臺、鎮門石,是用於中國傳統民居大門兩側的石頭構件,因其凋成枕頭形或箱子形,所以叫門枕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