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七十六章 美和酒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宇宙美學理論,以對數學、音樂和天學研究為基礎,認為美是數的和諧。”

 

“笛卡爾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題,認為美和愉快的都不過是我們的判斷和對象之間的一種關係。”

 

“休謨認為對於美決定性東西還在於人性本來的構造、習俗或者偶然的心情。”

 

“康德判斷力批判認為:審美判斷是憑藉完全無利害觀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對某一對象或其表現方法的一種判斷,是惟一的獨特的一種不計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黑格爾在美學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觀存在裡與它本身的這種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

 

“桑塔耶納在美感提到:美是積極的、固有的、客觀化的價值。”

 

“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係中提出了美是生活,是自由的勞動,堅持美以及藝術都來源於現實生活,強調現實美高於藝術美,反對純藝術論。”

 

“普列漢諾夫在再論原始民族的藝術指出:社會人看事物和現象,最初是從功利觀點,到後來才移到審美觀點上去。”

 

“他認為人類以為美的東西,就是對他有用,是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別的社會人生鬥爭上有著意義的東西。”

 

說到最後,費經理舉著酒杯來了一段朗誦:“功用由理性而被認識,美則憑直感的能力而被認識。人在享受著美的時候,雖然幾乎並不想到功用,但功用可由科學地反思而被髮見。然而美的愉樂的根底裡,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見得美了。並非人為美而存在,乃是美為人而存在的。”

 

周至也舉起杯子,大家第三次將杯中酒喝完:“從我個人創作經歷出發,這裡邊很多觀點我並不認同,我們就以畢達哥拉斯學派美是數的和諧這個觀點為例,很明顯這個學派有作弊的嫌疑。”

 

“所謂數的和諧,本身就是一種具象之上的抽象,何謂和諧?”

 

“我們的問題不在於黃金分割能夠產生和諧感,我們的問題在於為何黃金分割就可以讓我們產生和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