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三百六十五章 歷代造假史



劉副主任倒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蜀中幾個學大佬的掙錢能力可比周至強多了,而且他是知道周至郵票拍賣了多少錢的人,知道周至看著年紀輕輕,其實經濟實力雄厚,也不差這小二十萬。

 

他倒是更吃驚於老曹對周至的看好,趕著來把協議敲定。

 

不過想到接下來還要送周至去同幾位辜先生告別,劉副主任又感覺不奇怪了。

 

拋開年齡不論,能夠得到辜家認可的學生,最起碼在學術或者藝之路上,是有一番絕對優勢的。

 

這麼一想,倒是又覺得不奇怪了。

 

和代表出版社的曹主編簽完協議道別,才發現費經理已經到了有一會兒了。

 

這次周至要帶回去的東西也不老少,還珍貴無比,因此費經理也不敢怠慢。

 

這次得到了四種古紙,最貴重當然是南唐澄心堂紙,其次是宋代雞林紙,之後是明代的萬年紅、建陽扣,以及明代和清代的太史連。

 

這些東西如今還不能算是物,首都故宮博物院裡還有不少存貨,但是卻禁不住用。

 

隨著國家對書畫物和古籍珍本的修繕工作的日益重視,這些修復用紙的耗用也日漸加大,不出五年,這些紙張就會出現短缺,再過十年,這些紙張就會被列為物珍品,不得擅自動用了。

 

至於書畫物和古籍珍本的修繕工作如何繼續?那就一邊視物的等級和等待修復的危急程度排期,首先搶救極度珍貴的和亟待修復的,至於剩下的,那就先保持原狀予以封存。

 

另一方面就是加大力度搞研發,比如找野蠶與現代蠶雜交令其“返祖”,得到粗細程度與漢代、唐代、宋代蠶絲粗細一致的蠶絲,再用當時的藥物染劑進行染色,得到合適的色絲,即可用紡機編織出與那個時代粗細目數相當的織品,進而進行下一步的仿製和復原。

 

其餘書畫、瓷器、陶器、青銅,莫不如此。

 

手法越來越精細,越來越趨同真品,而更加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除了書畫這種高端貨只是近代仿品氾濫,古代字畫難以仿冒以外,其餘的瓷器、青銅器、玉器、陶器,三彩等,高手們特麼真的在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