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一十四章 最後一手雞怮袔

 這個名字對於在場的所有人來說都太過於陌生,一時間場內竟然都安靜了,所有人都等待著下文。 

 “方相氏是古代廣為流傳的官職,也是中國古代的最早的儺祭之神。” 

 “其起源據說是來自嫫母,所謂“方相氏,上古嫫母之後。黃帝巡行天下,其妻亡於道。黃帝令嫫母監護,立為方相氏。” 

 “嫫母為黃帝的次妃,容貌極為醜陋,頭頂凸起,獠牙外露。漢王子淵《四子講德論》中雲:“嫫母倭傀,善譽者不能掩其醜”。” 

 “《史記》解釋“方相氏”,便是“畏怕之貌”的意思。” 

 “這段的意思是說,黃帝巡行天下時,元妃嫘祖病逝。黃帝便命令嫫母負責祭祀,監護靈柩,並且授予“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來辟邪。” 

 “而之後繼承這個職位的人,都叫做方相氏。” 

 “從此後的各個朝代,方相氏都為官設,在宮廷儺祭之中成為重要的角色。” 

 “儺儀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為了四季驅邪逐疫。” 

 “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惡。儺儀中的主神,就是方相氏。” 

 “因此到了周代,方相氏已經變成了“驅鬼之神”,人們會凋刻它的形象,隨身佩戴,用來辟邪。” 

 “《周禮·夏官·方相氏》有記載: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隸而時儺,以索室驅疫。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敺方良。” 

 “這裡說的是方相氏的形狀:來自上古熊圖騰的有熊氏族,蒙著熊皮,形象兇惡,有四個眼睛,行儺儀的時候要拿著戈盾,去搜索房間,驅趕惡鬼。” 

 “方良就是罔象,古代傳說中一種吃屍體腦髓的惡鬼,因此在下葬之前,也要先派方相進入墓室,用戈擊打四角,將罔象趕走。” 

 “這個形象演化到了後來,就成了一項古代風俗,每年除夕日,要有人扮演方相,帶領甲作、巰胃、雄伯、騰簡、攬諸、伯奇、強梁、祖明、委隨、錯斷等十二鬼將,在皇宮中舉行大型的驅逐瘟疫和鬼怪的儀式,名曰“大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