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四章 證物

 一番話連講解帶演示,連理論帶實踐,也讓眾人不得不服氣。 

 張宗憲鼓起掌來:“厲害厲害,好些以前想不透的地方,原來是因為這樣。” 

 大家也跟著鼓掌,李鑑辰說道:“所以說啊,大家還是要多交流,我們新島華人也是非常喜歡這些東西的,有機會小周先生也去新島給我們的愛好者們講講課。” 

 周至連連擺手:“這些都是啟老告訴我的,我所知也不過是皮毛,書法和他們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不過啟老對推廣書法之道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如果李公有意邀請啟老的話,我倒是可以幫忙敲敲邊鼓。” 

 】 

 李鑑辰大喜:“那我們可就說好了,到時候你可得幫我,不許推脫。” 

 侯鍾晉說道:“還是先說回到《大日經》上來吧,按照周先生的說法,就是書法風格上來說,其實和晉代二王書風還有差異?” 

 “是。”周至說道。 

 “那周先生為何斷定其為真品呢?” 

 “首先我們要強調一點,與晉代二王書風差異很大,也不能就說不是唐代真跡。”周至說道:“中國古代書法可以效法的很多,比如鍾繇,比如衛夫人,遠還有諸多漢隸秦篆,對於書法大形成期的唐代來說,並非只有二王可以效法。” 

 “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情如潮湧,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行筆不顧工拙,不少筆畫純以筆肚抹出而無薄瘦之弊,幹筆眾多而無枯澀之嫌,所謂“乾裂秋風,和潤春雨”,蘇東坡評價“不求為佳乃佳”,又還有多少二王書風在其中呢?” 

 “而我們細看這幅《大日經》,恰恰也和《祭侄文稿》有些相似,用筆比晉代粗拙,而章法在行草和大草之間,富餘變化而法度儼然。” 

 “這就是典型的唐書風貌。作品和作者的年代,是完全符合的。” 

 “當然了,以我的水平也就這樣了,還達不到靠書法就能鑑定真偽的程度,我的把握來自這幅作品的用紙,就是剛剛安宅先生已經說過的,蜀中硬黃蠟紙。” 

 “唐代紙本,要保存到今日是非常困難的。”安宅英一提出疑問:“不知道小周先生是根據什麼,就判定出《大日經》所用的紙張,就一定是唐代著名的硬黃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