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八百零五章 鑑定詞

“也就是說,內地其實是真有硬黃紙的實物的。”安宅英一喃喃道。

“有的。”周至點頭:“除此以外,藏於故宮博物院的《蘭亭集序》和《快雪時晴貼》,也是硬黃雙鉤填墨的。”

“有一個問題啊。”徐展堂有些疑惑:“如果是用紙塗臘的畫,固然能夠增加紙張的透明度,光度以及韌性,可是怎麼著墨呢?還有裝表也會有難度吧?”

“這個問題……”周至笑道:“其實有一項傳統工藝已經給了我們解答。”

“啊?”

“我說的這項傳統工藝,叫裝表。”周至笑道:“裝表當中有一項特殊的工藝,就是貼印。”

“一些珍貴的古舊的書畫,後人要在上面加鑑賞印,不是直接粗暴地拿印直接蓋上去的,而是先在宣紙上蓋上印文,然後將印文剪下貼在書畫上,再通過特殊工藝將沒有印文的白紙區域去掉,這樣便將印文轉移到書畫之上了。”

“古代印泥也要用到蠟油礦料,要是沒有特殊工藝的畫,這印紙也是貼不到書畫上的,這道工藝,就叫做‘脫蠟’。”

“同樣的,書畫也存在這個問題,古代畫作,尤其是工筆,經常都要經過五渲九染,每上一道顏色,便會使用膠礬加固,在上第二道,前後往往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張畫作。”

“畫作好之後,裝表時又會大量使用清水這時候顏色已經固化到了紙纖維上,只要注意手法,只洗去多餘的膠礬,對畫卷不會造成傷害。”

“之後便是重固,裝表等一整套工序,正是這一套書畫保存手法,讓我們直到今天,依舊能夠對千年古捲進行多次的修復而不傷害藝術品本身。”

“而且硬黃蠟紙離所謂的這個‘蠟’,也不是簡單的蠟,而是一種複雜的配方,屬於一種水溶性樹脂,功效與膠礬其實類似,具備蠟的一些特徵,但是並不影響書畫著墨的。”

“如此說來,小周先生就是對硬黃蠟紙非常熟悉,才認定《大日經》是真跡了?”

“對,唐代紙張能夠留存下來的本來就非常珍貴,這個殘卷無論從書風來講是標準的唐風,紙張也是唐代名貴紙張,因此我認為肯定是真跡。至於其它的鑑定依據,婉秋姐肯定更加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