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七百四十二章 新方案

“按照任昉《述異記》陸居曰熊,水居曰能的說法,還可以讓我們聯想到另外一個傳說。”

“傳說大禹治水,娶塗山氏,在工地豎起一面鼓,讓塗山氏聽到鼓響,就送飯前來。”

“之後大禹就化作一頭大熊開山,結果有一日工作太投入,飛揚的石頭打到了鼓上,大禹卻沒有注意到。”

“塗山氏聽到鼓聲送飯過來,發現夫君居然是一頭大熊,受驚過度,化作了石像。”

“大禹悲痛萬分,對石像說你化作石像可以,把兒子給我留下啊。”

“說完石像中腹突然打開,一個小孩從石像裡掉了出來,這就是‘啟’這個名字的由來。”

這一連串的故事和知識,讓對面計算機系的大佬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周至這才說道:“這傳說是不是也說明,大禹也繼承了鯀的能力,能夠變化成熊或熊(尼)?”

“而大禹是不是因為感受到父親的悽慘命運,最終決定打破禪讓制度,將天下傳給了自己的兒子?”

“是不是還能算作一個側證,證明大禹治水的傳說,是發生在陶石骨器並用的部落聯盟時代?”

“所以大家看,熊(尼),(骨系)這兩個生僻字如果真的消失了,是不是就會造成上述華夏文明部分信息資料的缺失?是不是會在將來產生一些無法解答的疑案?會不會造成我們子孫的困惑?”

“以前是因為條件所限,國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快速普及文字,掃除文盲是重中之重,所以簡化字的推行勢在必然。gB2312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可如果現在條件明明已經允許了,如果我們已經有機會將所有的文字都採集下來,記錄下來,可我們還是無動於衷,讓這些文字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而不將之留給子孫,會不會是一種將來的遺憾?”

“如果我們的子孫,因為我們的原因,今後不再知道熊(尼),(骨系)這兩個字以及這兩個字上說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的話,那我們該不該算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