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六百三十章 高明手法

“第一個疑點就是器型。”

“明代的確有彷三彩明器的風俗,但是當時的人追崇的是盛唐雄風,因此彷制器物多從唐,按照宋代風格製作的三彩瓷極少。”

“而這個鳳首壺,壺頸採用弦紋裝飾,且方便持握,去掉了壺執,這其實是五代時期鳳首壺這個形制流入中國後的改良,從器型上減少了工藝難度,但是美感也相應降低,不符合明人崇唐的風格。”

“對,明代出土的彷造唐代鳳首壺較多,長頸無執的極少,但也不是絕對誒有,是吧?”劉子春也不是一般人,當即反駁。

“是的,不過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明代出土的鳳首壺,要麼帶有壺執,全彷盛唐,要麼都是無執,光頸,還儘量簡化了鳳首造型,是吧?有誰見過明三彩胡瓶?”

眾人面面相覷一陣,然後看向老爺子。

老爺子搖頭:“我也沒見過,子春啊,我猜你們店裡將這個壺定為明代,是因為沒紅,瓷胎的關係,是吧?”

“對的。”劉子春現在有些拿不實了:“明三彩不用紅色,歷史上將之與唐宋區別,稱為‘素三彩’,這個壺我們之所以將之定為‘明彷唐三彩’,是因為其壺首上分佈有一些紅釉,但從底部胎質能夠看出燒造溫度較高,是瓷而非陶,胎質符合明代特徵,釉料絕大部分符合明代特徵,些微的紅色我們認為是匠人刻意模彷所致,因此將之定為明彷唐三彩。”

“這麼說也是有道理的。”老爺子點頭。

“而且這個瓷器還有一處特徵,讓我們定性為彷唐。”劉子春說道。

“劉總說的,應該是蠅翅紋,兩頭翹吧?”

“對,雖然是宋明才有的瓷胎,但是釉的開片卻具備唐三彩蠅翅紋的特徵,因此我們認為其時候一件非常精緻的彷品。”

“那劉叔如何解釋,這個類似葫蘆的收腰造型呢?”周至將鳳首壺的壺嘴轉到正對劉子春的方位:“如何解釋這一段,壺頸下方本該是垂梨形狀的這一段,好像少了優美的線條過度,變得有些僵直呢?”

“當時店裡幾位老專家也考證過。”劉子春說道:“的確,這個鳳首壺在這一段兒上存在些微的瑕疵,收腰處也有點不符合鳳首壺的形制,但是作為明代的工藝,鳳首壺已經早已脫離了原始金屬器的版本,出現了多種器型,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這樣的器型不存在,對吧?”